第十六章(2/2)

楚海洋把他扶到安顿好,老头不放心,直催促说:“快去看!快去!”

楚海洋只好答应,吩咐小史照顾他,便拉着夏明若往外走。

夏明若说:“你先赚我马上来。”

楚海洋问:“你是自己走还是要我背?”

夏明若只能一边蠕动一边不住回头看说海洋啊,你看农民的西瓜长得多好啊,我稍微有点口渴啊,哎哟那边还结着葡萄呢,小史!你我心里明白!好兄弟!别忘了啊,葡萄!葡萄!

野地里有一片小小的松柏林。

队长说:“林子里就是那座清晚期墓葬,墓主据说是一名乡宦,曾经中过举人,这些树就是下葬时栽种的。”

队长把他们带到盗洞焙“沿着墓边斜打下去,洞口开得很大,想必又是些个白天种地,晚上盗墓的。今天早上我们才发现,还没有来得及下去看。”

楚海洋把裤脚卷起说:“我去看看。”

他刚想把挎包挂在树杈上,脚下却突然踩了个空,大块泥土扑簌簌塌陷,竟然也露出个洞口来。

夏明若吃了一惊:“这个又是什么时候的?”

队长也显然没料到这种情况,他怔了怔,便急急忙忙跑回村里喊人。

楚海洋一脸狼狈地跨出来:“明若,这个洞口堵上的时间绝对不超过两天,你看这压下去的草,还绿着呢。”

夏明若说:“缺德啊,三天盗人家两回,好歹还是个前清举子呢。”

楚海洋皱着眉,捏了把泥土在手上搓了搓:“这就是行家干的活:椭圆形洞口,四壁较光滑,大小则可以容纳一名身材瘦小者进出。尤其是洞壁上工具的痕迹,他们的铲子和农民的锄头铁锹区别很大。”

夏明若趴在黑黢黢的洞口看了一会儿,便咬着手电往下爬。楚海洋眼疾手快拎他上来,在他腰上系紧绳子:“你小心点儿,算了,还是我去吧。”

夏明若呜呜两声表示拒绝,撑住洞壁,越爬越深,数分钟后听到他在地底下喊:“海洋~~~~皮尺~~~~~~~~~”

楚海洋连忙把皮尺一端扔给他:“缺不缺氧?你快上来吧!”

“我还行!”夏明若喊:“到底了~~~~~~~~~~十一米五~~~~~~~”

“啊?!”楚海洋也跳进洞,往下爬:“就这么直的到底了?!什么也没有?!”

“没有~~~~~~!这不会就是一个深井吧?农村里不是经常有嘛!”夏明若举着手电到处照:“哎哟!!!”

楚海洋猛一紧张:“怎么了?!”

“拐弯了!!”夏明若喊:“这个洞拐着弯呢!!”

他努力扒开地下洞口处堆积的泥土,往里爬了几米却觉得气上不来,于是只能退出。

“气闷了?”楚海洋说:“别乱动!我拉你上来。”

夏明若躺着好一阵喘,然后抹了一把沾在脸上的泥:“真奇怪,这洞根本就不通向举人墓。”

这时考古队长也带着手下人马急匆匆赶到了。

楚海洋问夏明若:“洞朝着哪边拐弯?”

夏明若指个方向:“那边。”

考古队长脸刷地一下就白了。

“东边……”楚海洋问:“元德太子墓在哪个方向?”

队长愣了半天才敢说:“……东爆大约一百米外的菜地里。”

他说完就往地上颓丧一坐:“不会吧……这就在眼皮底下的……”

楚海洋叹口气说:“防不胜防呐!!”

夏明若问:“怎么了?”

“翻天印,”楚海洋解释:“这个洞有九成的可能是盗洞,而用这种拐弯的盗洞来盗墓的手法,俗语就叫做‘翻天印’。那个,队长大哥。”

队长答应:“哎。”

“太子墓周围有积炭吧?”

“有,”队长垂头丧气:“不但有积炭,还有积石。”

“所以要打翻天印”,楚海洋对夏明若解释:“古人经常在安置好棺椁后再在周围堆木炭,堆沙的、放石头的也有,目的就是为了防盗,因为堆了这些东西后盗墓人的铲子不容易打进去。”

“只可惜防贼的永远没有贼聪明,盗墓的行家往往不从正面突破,而是像现在这样,远远地从旁边打洞,到了差不多时便横向打,最后再向上,打穿棺椁底部后将东西抽走。”楚海洋说:“这种情况我没见过,据说老师遇见过两次,一次在山西,再一次就是秦公二号大墓,都是表面看起来十分完好,发掘后却发现里面空空如野,而墓底有盗洞。”

“我也只是听说过。”队长沉声说:“这次我们犯的错误实在是太严重了。”

楚海洋拍拍他的肩:“别泄气啊大哥,都是猜测,咱们先回去向老人汇报一下情况,从长计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