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汤(2/2)
店里有两三位正在挑书的客人,关九安静地坐下。
在乌梅产地长风县,酸梅汤随处可见,刘曼梅喝过不少,因此在这方面她是懂一点的。
“也许可以加点桑葚或者洛神花提色,颜色会更鲜亮些。”
倒不是这杯酸梅汤颜值不够,只是长得不太像当今市场上卖的酸梅汤,可能会被人误以为不是一种饮品。
“酸梅底汤本身酸中带一点点涩,再加这两样,喝起来苦涩味多了一丝。” 关九解释完,觉得应该为酸梅汤辩驳一下,“等我有钱换个琉璃杯,它也可以很好看的。”
她们没压低声音,三位客人不着痕迹地往这边看了一眼。
窗外的风在水面上吹起一点涟漪,杯壁上挂着小小的水珠,阳光穿过棕褐如琥珀的酸梅汤,在木桌上投下一片清亮的光影。
那是一杯看着就消暑生津的酸梅汤。
“是我班门弄斧了。” 刘曼梅笑着喝了一口,随后微微睁大了眼睛。
酸梅汤冰镇的恰到好处,爽口甘醇,意外的浓稠,小小一口像是汇聚了无数颗乌梅的风味,含在嘴里比酸梅糖的味道还浓。
咽下去,仿佛落下一场乌梅味的雨,酸甜清爽,爽透心扉。
“我从来没喝过这样稠的酸梅汤,好喝!” 刘曼梅捧着杯子一口又一口,抽空夸了一句。
酸梅汤,一样她从小喝到大的饮品,竟然还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刘曼梅喝完最后一口,一脸满足道:“我原觉得夏日难捱,现在有了这杯酸梅汤,再热的天也能横生趣味。苦夏苦夏,不如改叫酸梅汤夏。我一定得让大姐尝尝,这可是用她的熏乌梅熬出来的,她肯定想不到!”
她赞不绝口,古斌躲在书页后,忍不住盯着那杯子看。
杯壁上挂着薄薄一层、好似糖浆般浓稠的酸梅汤,当真是罕见至极的稠度,不用尝就能想到喝到嘴里的滋味有多醇厚。
错过这次,说不定再也遇不到这样的酸梅汤了。
他咽了下口水,上前问:“梅姐,你这酸梅汤能分我一杯吗?”
关九带来一整壶酸梅汤,刘曼梅喝了两大杯,现在还剩小半壶。
古斌是书店的老主顾,然而他并没有得到老板的额外关照。
“不行,这可不是一般的酸梅汤。我几年喝不上一次,实在不能分给你。” 刘曼梅笑着说,“你问她,她熬出来的,也许还有剩的。”
顶着古斌和其他两位客人期待的目光,关九摇摇头:“没有了。”
冰箱里其实还冻着三壶,但那是怕热的厨子的私藏饮品。
古斌瞬间感觉这个夏天比往年苦多了,苦得舌尖发涩。
但关九的下句话让他的夏天峰回路转:“以后可能会上菜单,店在隔壁,感兴趣可以时常来看看。”
有她这句话,买完书的三人在饭店门口观摩许久,踏着坚定的步伐离开。
店里没了人,关九开门见山:“刘姨,我想和您大姐订些熏乌梅,您能帮我搭个线或者转达一下吗?”
乌梅的质量是决定一碗酸梅汤好不好喝的关键因素,其他的材料可以马虎一点,唯独乌梅不行。刘曼梅送的这批熏乌梅质量好,风味足,不是外面常见的染色假冒梅干。
她的大姐手艺好,又背靠产地,想来货源比较稳定,方方面面都符合关九的要求。
刘曼梅握住杯子的手稍稍用力,静默片刻后,说:“我帮你问问吧。”
她有大姐的电话,完全可以把电话给关九,让关九去和大姐谈。
但刘曼梅没这么做。
两人就乌梅的价格谈了谈,刘曼梅时常回长丰县探亲,对当地的行情一清二楚。
而面对好食材,负翁关九很舍得下本钱。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钱喝不到好酸梅汤……
不对不对,舍不得钱就不能利滚利还债。
关九连忙扳正思路。
等一壶酸梅汤见底,她们也谈的差不多了,目光长远的关九道:“这件事麻烦您了,您想喝酸梅汤我那儿还有,管够。”
三壶酸梅汤哪比得上稳定的乌梅供应链。
“呦,小九有私藏,那我可不客气了。”
刘曼梅打趣了两句,等关九离开,嘴边的笑慢慢淡了下来。
凭着这杯酸梅汤,她能和大姐说上话吗?
作者有话要说:[1] 钱江晚报,《舌尖上的非遗2 长兴》
[2] 菜谱来源,周晓楠,《一道酸梅汤良方》
——————
小九儿:好喝的酸梅汤……不对不对,还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