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清穿(三十九)(1/2)
康熙确实很愤怒!
在收到巴海折子的当晚,他就狠狠的砸掉了御书房。
‘清三世而亡’。
自太宗皇帝起,岂不是这大清朝得在他手里灭亡?
他绝不相信这是天意,必定是人为,至于巴海所说的‘山壁如刀削,非人力可为’之类的话,在康熙看来,不过是没见过世面的少见多怪罢了。
可愤怒归愤怒,这件事却不能广而告之,毕竟这天下民心,乃是重中之重,一旦被汉民所知,则会动摇国本,所以他不仅不能愤怒,还得将这事当做不存在,私底下再叫心腹前往宁古塔。
宁古塔之地,乃是绝地。
康熙虽从未去过宁古塔,但祖先自盛京而来,对宁古塔描绘颇为详细。
一时之间,派谁去似乎都成了问题。
再想想如今朝中的风云迭起,仿佛谁都不可信任。
最终,康熙喊来了恭亲王常宁,常宁是他最小的弟弟,当年皇位之争时,他还是不懂事的小娃娃,贪吃贪喝贪玩,康熙对他向来照顾有加,不多防备,常宁也配得上康熙的重视,对康熙忠心耿耿,只在他需要的时候才会露头,平日里就很低调了。
常宁秘密接了差事,只觉得愤怒加头疼。
要说当年因为年纪小,而错失争夺皇位的机会,这些年恨不恨?
心里肯定是恨的。
可恨归恨,皇位上坐着的人是自己的亲哥,只要他不起谋反的心思,其实日子还是挺好过的,至少比二哥福全日子过得舒坦。
所以,如今竟然有人在盛京捣鬼,那不是在老虎洞里摸老虎屁股,找死么?
可问题是,如今眼看着入冬,这时候要他去宁古塔,真的不是趁机要他去死么?
常宁一边怀疑人生,一边忙着收拾行礼。
这次因为是秘密出行,所以随扈不能带太多,需要精挑细选,最好挑几个力大如牛,武艺高强,身经百战的高手来保护他的安全,为此,他还特意进了两次宫,缠着康熙给他一些人手。
不是只有九龙时期才有坑哥的弟弟,康熙也有。
最终康熙被缠的没办法,思来想去,最终把御膳房里的嘎昆给喊了来。
嘎昆自从亲妹妹,也就是良贵人带着外甥被掳走后,在御膳房里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不过他力气大,又是八旗包衣,未来显然不会在皇宫里长待,多数是要进军队的,所以膳房总管也没过于为难他。
再加上他力气大,脏活儿累活儿便都叫他去做了。
随着两桶加起来七八斤的奶茶渐渐消化后,嘎昆的力气又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如今切菜墩都能一刀把菜墩给劈了,拎起大铁锅来,也是不在话下,几百斤的牛肉也是扛在肩上就走,这般神异若不是出在包衣世家,而是八旗贵族子弟,想必早就得了重用了。
随着嘎西亥在江南屡屡立功,如今觉禅家虽然还被康熙监视着,但是也基本能够确认,良贵人被掳走之事,觉禅家是当真不知情了。
“奴才给皇上请安,给恭亲王请安。”嘎昆仿佛小熊似的跪在地上。
“起来吧。”
康熙背着身喊了声。
嘎昆这才起了身,垂着脑袋恭敬的站着。
康熙指了指常宁:“从今儿个起,你就跟着恭亲王伺候吧。”
嘎昆虽然疑惑,但圣命不可违,还是想也没想的就跪下来:“是,奴才遵旨。”
康熙也没给嘎昆解释什么,只叫嘎昆回去收拾东西,然后就跟着常宁回了恭亲王府,然后第三天就被带上了前往宁古塔的队伍。
在听到宁古塔三个字的时候,嘎昆心底忍不住的一阵颤抖。
无它……
在不久以前,大嫂回娘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卖身为奴的姑娘家,出于好心给了几文钱,结果那姑娘就塞了一块饼给大嫂,大嫂掰开饼,却没想到里面夹着张字条,上面上书‘宁古塔’三个字。
嘎昆不知这纸条到底是谁传过来的,但是他总有种预感,很可能就是妹妹的手笔。
一别数年,如今的妹妹当真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常宁不曾耽搁的出发。
宁古塔那边的事态却已经有点脱轨了。
事情的起初是从南城采石场被洗劫开始的。
据说在发现石壁三日后的一个深夜,突然冲进来大约三十人左右的人马,他们一个个的武艺高强,兵强马壮,趁着小吏反应不及时,就将南城采石场里三百多号采石工人全都给带走了。
那些采石工人自西城动乱后,便一直很不安分,如今有人来接应,自然是走的迅速。
等巴海立即调兵遣将的追过去,他们的脚印已经被二十四年的第一场大雪给覆盖了,极寒的天气下,便是早有经验的巴海也不敢上山。
只敢看着那大山深处,目光阴鸷至极。
“将军,天越来越冷了,那群人就算上了山,也多是被冻死,或者被狼吃了,绝对活不成的。”
说话的是巴海的幕僚。
他这倒不是胡说,而是有所依据的。
宁古塔年年都有逃跑的犯人,他们无处可去,多是上了山,可山里野兽众多,再加上冬季来的早且来的冷,所以逃到山上的罪犯就再也没见下来过。
“以前只偶尔逃个数人,如今上去三百人,便是豺狼来了,也未必活不了。”
巴海却不这么想。
人的力量是很大的,三百人……足以他们在山上生存下去了。
“可如今这天气,他们又没有粮草,饥寒交迫,熬的过一日,难道能熬得过数月?三百人……或许听起来很多,可当真和山上的野兽相比,不过是口粮罢了。”
幕僚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情里满是自信。
巴海又一琢磨,觉得幕僚说的也对,他们这个季节上山,想要活下去很难,光严寒就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若再缺少粮食,估摸着就算熬过了冬季,能活下来的恐怕也是少数。
既如此……
“撤退。”
随着巴海一声令下,追到山脚下清军又退了回去。
说到底,所谓的纠结不过是为了心安理得的撤退罢了,冬季作战,哪怕是宁古塔部队,也不是很愿意,更别说,还不是保家卫国,只是为了一群逃犯而已。
“怎么样?走了么?”
安东站在树下询问趴在树上,仿佛猴子一样朝着山下眺望的达楞。
达楞没有说话,而是直接窜下来后,才对着安东点点头:“走了。”
“呸,真是没有血性的东西,我还以为至少要打一场,他们才会放弃呢。”安东的汉话说的还是别别扭扭,但是却很流畅,尤其那声‘呸’,像极了土生土长的老百姓。
“他们不会打的。”
达楞摇摇头,如今他已非吴下阿蒙,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分析形势也很有一手,只一想,便明白了巴海的想法,无非是觉得他们在山上活不下去罢了。
不过……
“走,先回寨子去,冷死了。”
达楞带头往回走。
安东却还是不放心,对着旁边的瞭塔上的人喊道:“你们仔细盯着点,但凡有人上山来,核实好身份,若是逃犯,就带回来,若是官兵,直接宰了。”
“好咧。”
山上拿着简易长矛的精瘦男人立即大声的应了一声。
沿着羊肠小道一路往山里走,最后在一处浅浅的山坳处,一个小型寨子映入眼帘。
这便是安东他们这半年来在山里的杰作。
他们上了山后也没有闲着,而是将周围的野兽给清理了一番后,就就地取材,砍伐树木,搭建房屋,又利用山上天然的山洞,建造土炕,只要处理好烟道问题就能够居住,甚至比住在木头屋子里还暖和。
之前西城的那群罪犯被带上山后,就被安东收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