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血赚一笔(1/2)

周黍明白徐楠为什么这么说。

县里下来考察那天,卢静悄悄对她祝贺,说一定能卖去安全区。

她当时只以为是某种客套话,但后来越想越觉得不是,公职人员大多谨慎,不会贸然对下面人说类似承诺的话。

卢静虽然年轻,也有点不稳当,但应该有某种自信才敢对她放言。

她缺乏这里的常识,所以专门走了一趟金家,将认证和附带的检测报告给张弛请教。

张弛还没说什么,一边的金澈就露出开心的笑,对她举起两个大拇指。

周黍明白,自己是真的撞上好事了。

张弛指了两个数据给她看,说这决定了她的蘑菇可以在青叶县横着走。

一个是纯净度,百分之九十九。

因为灾变,大多数植物内都有毒害残留,纯净度就是对这种状态的描述。

百分之零以下的植物不可触碰,不可入口,因为碰了就中毒,吃了就死人。

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可以触碰但不能入口,吃了不会死人,但毒性反应强烈,头晕眼花呕吐都是轻的,还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脏器受损。

百分之五十以下的,不建议牲畜吃,因为吃了后产出来的肉非常腥臭。

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之间,是各种材料和牲畜饲料等等。

真正能让人吃的,是纯净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虽然不太美味,但基本上不会影响营养,也不会在人体内有毒性残留。

边区大多数农户和小县城里的人,吃的都是纯净度在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之间的食物。

而只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才能通过安全区的检测,拿到进入更高级市场的准入资格。

百分之九十九,几乎比大多数安全区内的出产都要优秀了。

另一个重要数值,是能量度百分之一。

张弛道:“不要小看百分之一,这是区分普通蔬菜和能量蔬菜的重要依据。”

从安全区出来的研究结果,具有能量度的食物不仅更美味,而且常年食用能够改善人的体质。

让虚弱的变强壮,让没有能力的拥有一定几率激发能力。

这种好东西令所有人趋之若鹜,一向只有安全区能产出,销售渠道也是固定且封闭的。

周黍当即就说:“阿澈以后吃的菜我都包了!”

张弛想拒绝,但看金澈面红耳赤,想笑又憋住,但憋不住笑出来的样子,终究同意了。

按照张弛的分析,蘑菇的检测报告一出,考察队迫不及待地来了。

周黍一表示可以用蘑菇做调料制品,并且全力配合,翟副县长就在她的认证上签字了。

也是她不懂这个证书的含量,所以这段时间卖出去的蘑菇价格并不高。

只怕知道这些事的人,都在暗笑她傻。

周黍当时还问张弛:“我有这个证,蘑菇是不是就能卖进安全区了?”

张弛有点迟疑,他虽然打理金家的土地和农产品,但也只在边区活动,对安全区内的了解泛泛得很。

只能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譬如说,蘑菇确实可以凭借县里的认证卖进安全区,但安全区内仿佛又有不同等级的市场。

进普通市场,只面对普通人和不那么富裕的阶层,菜价不会太贵。

毕竟安全区也要保障大多数平民的温饱。

只有进高级市场或者专有市场,甚至是特供,价格才会可观,但听说还有更加繁琐的准入认证,会很麻烦。

具体如何操作,一般的菜贩子都不太弄得明白。

周黍问清楚后,心里就有数了,但还是没调整价格。

毕竟青叶县穷困,价格再高些,能消费的群体就有限了。

她得在目前的基础上,尽量打开蘑菇消费的基本面,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从四槐树镇出去的蘑菇才正宗。

所以,徐楠说全包,周黍没有特别激动,反而冷静地问:“徐会长能出什么价?”

徐楠转悠了大棚内的两片蘑菇地,在红薯和土豆的种植箱区也停留了会儿,摸出了一张合同。

是独家整批合同。

周黍瞥了卢静一眼,姑娘正在专心观察蘑菇的菌丝,仿佛什么都没听见。

不过,她感受到周黍的目光后,微微摇了摇头。

周黍笑了一下,认真看起合同来。

表面看起来,非常优越的条件。

十天上门收一次货,不对产品分级,统一价格为两元钱(也可随行就市),现付现款,绝不拖欠。

周黍只负责种植蘑菇,按照订单扩建大棚。

这里的问题不大。

不过,下面的附属条款写了好几条。

第一,独家整批合同,周黍不能擅自将出产的蘑菇卖给任何自然人和法人,一旦被发现,将会被告上法庭,赔偿巨额费用。

第二,徐楠会投入大量资金,对蘑菇卖入安全区进行认证、包装和营销,需要周黍无条件配合,若拒绝,将面临巨额索赔。

第三,周黍作为徐楠的供货商,不能对蘑菇进行标识标记,也不能提起青叶县或四槐树镇等等字样,若有违反,周黍也要赔款。

第四,后续建蘑菇调味料或者其他周边开发的厂,蘑菇消耗量巨大,小生产作坊不能满足需求,将双方共同投入,以合资公司的方式建立大棚种植园区。

周黍看完,有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但没吭声。

徐楠倒是好脾气,喊她黍妹:“你先看,有什么不清楚或者需要调整的地方,咱直说!”

可惜了,不是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要调整,而是从头到尾都要改。

但周黍不准备第一次就和她扯皮,也笑吟吟回:“徐会长客气了,说合同还太早,我这么短时间也想不明白。不过,卖货我懂,所以咱们合同先不谈,就说卖货吧!”

需要多少,拿了钱来,按市场价买就是。

什么独家整批,什么无条件配合,什么大棚种植园,就别提了。

她卖给谁也好,怎么卖,怎么定价,以及大棚怎么扩建,又怎么做自己的商标和名牌,都自己说了算,不需要听人指挥。

徐楠吃了她一颗软钉子,做出爽快的样子,当她的面摸出电话,安排人明天带着钱来拉货。

她扫了一眼近二百平方的蘑菇架子上发出来的蘑菇,说道:“差不多二千斤——”

周黍在旁边插嘴:“没那么多,只可能不到一千五,剩下的还要做别的用处。”

联防队的日常供货不能少,附近七八个镇子联合搞的年前对歌庆祝会也要开始了,派人来她这边下了五十斤的订单。

徐楠马上对电话那头的人道:“一千五百斤,按照两块钱现货现款!”

挂了电话后,对周黍道:“咱们先合作几次,你知道我的办事风格后,再谈后面的合作也不迟!”

周黍笑眯眯地将她们送出门,虽然没有留饭,但让方擎摘了蘑菇,一人送了差不多十斤。

她紧握住徐楠的手:“徐会长,你真是我的希望!”

好听话谁不会说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