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刘茂和赵天坤(1/2)
这么多人才,全部被朝廷吸纳为己用,那以后大炎何愁不兴?
“好,周爱卿监考科举功不可没,朕必有重赏。”
秦轩说话间,将目光看向同样站起身的梁三水,“梁爱卿,郸城的学子成绩如何?”
梁三水:“回禀陛下,郸城通过初试者,共计五百六十人,文武科举的过试者参半。”
“如今所有学子,都已经移交内务府暂管。”
内务府暂管?
该不会是去租木屋了吧。
秦轩神色怪异,那边的情况有些特殊。
起初他的本意只是让内务府借此大赚一波银钱。
可在朝会之前,根据鸣锣客们的奏报,那边出现了许多秦城武举落榜的人员。
郸城,唐城的人很少,却唯独秦城人多。
再加上赵天坤如今还在赶赴京都的路上,看起来毫无异常。
这让他心中升起一丝疑惑。
虽然没有读过兵书,但秦轩对华夏历史上的麻雀战术还是有所了解的。
自然不可能全无防范。
想了想,还是装作不知,同样点评一句,秦轩便将目光转向马善。
轻声道:“马爱卿,国子监备考一事准备得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经筹备许久,现在一切具全,随时就可以举行京试。”
马善拱手回道。
见他胸有成竹的模样,秦轩心中了然。
“既然国子监都已经筹划,那三日后,便在国子监的百家学堂举行京试。”
“到那时,朕会亲自前去监考。”
此话一出,朝堂众臣又一次沸腾起来。
国子监,乃是整个大炎朝,达官显贵王公贵族的子嗣求学的地方。
也是数百年来,朝廷认可的唯一学府,普通人纵然天赋再好,学问再高,也绝对不可能进入国子监求学。
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世家豪族垄断朝堂官职的途径。
而现在,秦轩居然要将国子监当作科举考试的场地,这无疑是再一次打破众臣眼中的‘规矩’。
这是拉低了他们自家子嗣求学的圣地。
“陛下,臣反对!”窦海一步跨出,就已经率先发言,“国子监乃是朝廷学府,容不得玷污半分。”
“陛下开设科举,已经是打破先河,万不该在如此做派。”
他此时的语气,俨然一副赵勋倒台之后,便是世家主心骨的态度。
而众臣也纷纷附和。
“窦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然而如今的朝会,早已经不是赵党的一言堂,也不是世家独大。
经过秦轩的提拔,寒门子弟自然也有。
就在众臣赞同窦海提议的时候,韩中生朗声道:
“窦大人此言差矣,敢问国子监之名,因何而来?”
两人的官职相当,韩中生又是青年才俊,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一时之间竟然让众人惊愕不已。
国子监之名因何而来?
这个问题看似平平无奇,与所有人息息相关,但却鲜有人会去考证。
窦海也是被他问得一愣。
随即脸上怒意一闪即逝。
“韩大人年轻气盛,又是新官上任,不懂的地方要与本官请教,那我窦某指点一二也无不可。”
他一抖袖口,冷声道:“国子监之名,乃太祖皇帝钦定,意为国之正统,教导学子报效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