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繁华延定(2/2)
天寒地冻,但人们却喜笑颜开,“随园百货”前排了长队,弥漫着腾腾热乎乎的蒸气和年货食物的甜香。
前来采买的外乡人都看花了眼:仅仅是汤圆,就有好几种颜色,红黄白紫,红的是豆沙馅,黄的是咸蛋黄花生馅,紫的是黑紫糯米芝麻馅……
无论男女老少,有谁能拒绝甜滋滋、软糯糯的食物呢。
随着生意越来越旺盛,庄园里的鸡鸭家禽产出供不应求,既要它们产出的蛋,又要消耗肉鸭、肉鸡。
傅有珩思索一番,决定继续加大饲养数量,他的庄园规模极大,打理稳定,过完年后又招了十个长工,以后专门由饲养员山芽带领着他们养鸡鸭豚猪。
为了较好地分辨食用鸡蛋和孵化鸡蛋,傅有珩在果园林地里又分了圈养场地,公鸡母鸡一片地圈养拾捡起来的鸡蛋,精挑细选后进行统一孵化,他特地找人造了间“暖房”。
暖房内部竖着一排排木架,一层层扁长的木箱内底部铺着软草席,一个个饱满硕大的蛋排得齐齐整整,炒热的谷壳均匀地铺洒盖在孵蛋箱里,为孵蛋提供稳定温度。
天气极冷时,“暖房”外部通过烧柴木取火生热,为孵化鸡仔、鸭仔提供热源。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孵鸡孵鸭。
鸡的孵化期一般为二十一日,鸭则稍长五六日。这活儿并不简单,前期都要每天翻蛋,每隔两个时辰就要翻炒谷壳,始终保持温度,到了后期又需要增加湿度,停止翻动鸡鸭蛋,需时刻关注着破壳而出的鸡鸭仔。
累是累了些,但当二十多天后,众人看着上百个蛋接连破壳,钻出一只只嫩黄小鸡仔时,那种喜悦和满足感顿时油然而生。
刚出生的小鸡仔喝的是温热的泉水,过了六七个时辰,等小鸡仔都适应得差不多了,才用煮得稀烂软绵的粟、米粥喂养开食。
一开始的孵化率并不高,一百颗蛋里总有十五六多颗蛋毫无反应,即便是成功孵化出来的,头几天都会因为种种原因病弱死亡。
一回生,两回熟。渐渐地,山芽等人都掌握了技巧,对暖房孵化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都心中有数。
暖房孵化的鸡鸭仔集中精细照料、顺利度过十天后,就可以转移到户外散养了。成群结队的鸡鸭仔很是活跃,叽叽喳喳的,一不留神就长大了。
自此之后,暖房里都是叽叽喳喳的稚嫩鸣叫声,大伙儿虽然忙得晕头转向,热得汗淋淋,但也毫无怨言,小心翼翼地给新出壳的鸡鸭仔投喂添水,仔细观察着它们的情况。
暖房孵化量最巅峰的时候,达到了一日出壳鸡仔三百多只。
这样坚持不懈之下,源源不断的鸡鸭仔一批批送入果林地里散养,山庄里的家禽数量渐渐地突破两万只,按照这样的孵化效率,半年过后就能达到八万多只。
庄园里每天都热闹非凡,那场面可谓是壮观。
养鸡的棚舍里铺满了稻草,为了节省空间,平大才还用自己的木工手艺打制了好几个爬梯木架,鸡群回窝棚时,不至于挨挨挤挤。
一眼望去,只见地上干黄的草垛里藏着一窝窝淡黄浑圆的鸡蛋,或大或小,木架上还有几只母鸡窝着,时不时传来“咯咯咯”的叫声。这儿是食用蛋专区,母鸡孵蛋也孵不出什么。
山芽等人每天至少要捡两次蛋,他们几个带着大篮筐,先把鸡饭草料等投入外边的长木槽,成千上万只鸡争先恐后奔来啄食,他们就可以畅通无阻地捡蛋,不用走几步,就捡了大半筐的鸡蛋。
清早和黄昏时各捡一次,六个人都要捡上半个时辰。为了保持环境良好,窝棚里的稻草垛大半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清洗通风。
“这捡蛋就跟大丰收一样……”“收谷子,捡鸡蛋,都是勤劳努力的回报。”
“哈哈,每天都能捡个七八百颗蛋,可多了……”
“嗨呀,现在庄主的生意做得好,这些鸡鸭蛋一下子就用完咯。”
现如今,鸡蛋糕、咸蛋黄、蛋黄酥等等都需要用到蛋,“随园百货”的商品都是供不应求的。
山庄的粮食仓库干爽通风,收回来的鸡蛋齐齐整整地存入其中,很快就会有人把蛋、米、面和烘烤出炉的糕点等拉下北荷山,运往县城的“随园百货”以及各大酒楼食肆。
鸡、鸭蛋的用途可多了,酒楼食肆用鸡蛋作蛋炒饭,葱花、韭菜、西红柿等等都能炒蛋,咸鸭蛋又是一绝的拌粥美味,百姓们的饭桌上又多了好几道菜。
约莫是鸡鸭粪肥充足,雨水泉水滋润,日复一复,两三年下来,林子里的果树一棵赛一棵长得粗壮繁茂。
待到三四月,一场春雨后,所有的枝干都冒出了花苞。
傅有珩开春后忙中抽空,提前交待了平大才做好了蜂箱,放置在果林地里。
春雨和暖阳的照抚下,那一棵棵毛桃、油桃、水蜜桃、杏李柑橘等等疯狂爆开了花,漫山遍野都是桃红、雪白,浓郁的花香飘溢悠扬。
在山庄推开大门,俯瞰望下去,尽是绚烂繁花,随着山间凉风吹来的花香更是沁人心脾。
走近果林才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嗡嗡嗡”蜜蜂嗡鸣声,蜜蜂蝴蝶穿梭在繁花之间,早早准备好的蜂箱一个个摆放最合适的地上。庄园里的大伙儿已经期待着产出的花蜜了……
纷纷爆花的果树需要等待蜜蜂、蝴蝶等昆虫授粉,因为开得太多花儿了,要想结的果好,必要时还要疏花疏果,否则结的果子再多也个小乏味。
为了繁育肉猪,傅有珩将养在山庄里的野豕和买来的猪仔混养在一起,因为自小养起,好吃好喝供养着,它们倒是相处得和谐,性情也变得温驯。
地里的红薯秧、猪草,打榨花生油、豆浆等等的豆渣,混入玉米、红薯块和麦麸、稀粥喂养它们,每顿吃得丰富,长得也快。
早早成年的野豕中有一头配了种的,第一窝就下了十四头仔猪——惊得众人目瞪口呆,下仔的母猪吃得多,一天要喂四五次,但仔猪也长得快。
因为饲养得当、吃喝不愁,往后杂交产出的后代豚猪品质极佳,吃得多、长得快又扛病,每一窝就有七八头猪仔,棕褐色、灰黑色、粉白色等等都有。
除却六头成年种猪,统共新添了二十九头小猪。经过仔细考量,傅有珩在仔猪日龄达到三十二天时就给它们陆续断奶了,这时候的仔猪体重均有十一二斤,白天将小猪散养在一圈,让它们适应独自进食,到了晚上再放回母猪圈里。
为了扩大饲养规模,在这一批仔猪里,未来还得仔细挑选出五六头精壮的留作种猪,这几头以后要选取远地方的种公猪进行交/配,以避免出现病弱缺陷。
仔猪逐渐长大,五个月时重量就达200斤以上了,肉猪可以出栏了。
因为用的是天然无公害的猪草、红薯秧、豆苗、杂粮饭等等喂养,时不时还给它们在空旷的林地里自由奔跑舒展,每一头猪都长得油光发亮、皮毛顺滑。
到了生猪出栏那一日,好多人都前来玉泽山庄看热闹。
“这头豚猪好肥硕!”“三四百斤了吧!”确定了种猪后,剩下的猪都是骟猪,骟猪性情温顺,生长较快,并且肉质毫无异味,口感更鲜嫩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