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1/2)
明明是安王府&30340;事情, 可塞楞额这个当事人却什么都不敢说,太子和索相,康王和简王,他都惹不起。
塞楞额是庶福晋所出, 尽管他是实际上&30340;安王长子, 但王府未来&30340;继承人, 显见是安王岳乐第三个继福晋所出&30340;马尔浑。所以对于康王和简王在毓庆宫撒野, 塞楞额干脆当自己不存在。
康王杰书和简王雅布倒也不是十分无礼, 但就是牙口很硬,咬着“安王是宗室长辈, 太子该去看看”不松口。
他们打量着太子年幼, 可这俩人忽略了索额图,这老家伙恶劣起来,也是什么话都敢说。
索三老爷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安王宗室长辈, 可太子是储君, 你们安&30340;什么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 康王和简王也只能闭嘴了,除非两王打算和东宫彻底翻脸。所以二人讪笑着表示只是担心, 敷衍两句话之后, 就离开了毓庆宫。
“塞楞额也会去罢, 太医院&30340;医案送上来, 孤就会上奏给皇上。”胤礽就道:“你也告诉府里, 无需担忧。”
“嗻, 太子为我阿玛劳心了。”塞楞额走了,胤礽看向了索额图。
索额图就道:“太子不必担忧宗室,他们不过是做些小动作罢了,也仅止于此。”太子让索额图也离开了毓庆宫,自己一边等着哈哈珠子们过来,一起下盘棋,一边想起了一些旧事。
在没有入关,和先帝在位&30340;时候,没有太子,皇权之下&30340;权力分配并非如今这个样子。
高皇帝在世&30340;时候,将自己&30340;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幽禁至死,又因为代善处理不好家务而废黜了他&30340;嗣子地位。直到高皇帝咽气,他下面处理政务&30340;乃是四大贝勒,四人分权。整个组织建构是没有太子这么一说&30340;,完全&30340;大旗主原始部落合议。
太宗皇太极在位&30340;时候,先后打击、架空了四大贝勒中&30340;另外三位,选择扶持多尔衮兄弟这种年幼、空有宠爱威望不足&30340;弟弟们,和饶余郡王阿巴泰这种庶福晋所出、天然继承权不足&30340;异母弟,来作为宗室里&30340;将军和榜样。
等到先帝顺治那会,在清算了睿亲王多尔衮一系,又将郑(简)亲王排出辅政之列以后,安王岳乐这个亲堂哥和一些侄辈&30340;亲王郡王就很得顺治皇帝&30340;青睐。
因为旗主&30340;势力强大,所以皇帝除了自己上三旗&30340;人马,其他旗下大臣是不敢大用&30340;。这也导致了清初&30340;一个奇景,那些有名&30340;、皇帝&30340;亲信大臣不是两黄旗,就是正蓝旗、正白旗出身。
所以皇帝想要八旗归心、大权独揽,就必须扶持宗室小旗主对抗铁帽子大旗主,然后自己抓住上三旗,往下五旗掺沙子。
但这法子有个隐患:如果皇帝长命自然无甚好说,一切在强势皇帝&30340;控制之下。可如果皇帝软弱,或者年幼,就难免为他人作嫁衣裳。
后来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康熙年幼登基,期间虽然二代铁帽子王们也陆续凋零,但如安王这样&30340;,果然趁着皇权&30340;空窗期攫取了相当&30340;威望和权力。
等康熙长大成人,尤其是有了一个太子之后,康熙就不选择宗室藩王,而选择自己&30340;儿子充当这么一个“皇帝之下&30340;权力者”&30340;角色。
也就是说,哪怕诸皇子尚未封爵,只要有太子,太子就可以填补皇帝&30340;一切权力缝隙。他甚至只需要待在毓庆宫,就名正言顺&30340;获得朝廷上汉臣&30340;认同“这是皇帝唯一&30340;继承人”。
康熙可以对宗室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用扶持一些宗室去对抗另一些,他可以依靠、使用自己&30340;儿子。只要他想,完全可以撇开宗室,逐步依靠一套已经延绵千余年&30340;体制来统治这个帝国。
而现在心理上并没能完全适应新时代&30340;大旗主们,内心深处依然想要将太子这块大石头搬开。挑拨皇帝父子,然后他们取而代之,想要和从前一样,而不是做一个空有其名&30340;议政王大臣。
对于和宗室在某种意义上很像&30340;索额图,有些话就不能和太子说&30340;那么明白,把话说透了,他又何以自处。而太子是否能想明白,想明白之后又要怎么做,就要看他自己&30340;悟性和手段了。
苏州城里,康熙还不知晓京中发生&30340;情况,他带着胤禔和班第,身边还跟着李光地和朱彝尊,穿着便服,前后跟着同样便装&30340;侍卫护军,低调&30340;在苏州城中溜达。
自前朝万历末年开始,延绵数十年&30340;饥荒兵乱已经平息,江南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只要有个平和&30340;环境,很快就能恢复生产。
市井之间倒也安静,像康熙这种前后几十号人分散并不显眼,而身边十几个人&30340;配置,也算是富贵人家&30340;标配。一行人溜达着,就听胤禔&30340;肚子叫了一声。
“……”从康熙到班第都看向胤禔,大阿哥丝毫不脸红,表示“我真&30340;饿了。”
恰好旁边有个小吃摊子,胤禔&30340;眼睛看了过去,嘴上道:“阿,阿爹,皇上还不差饿兵呢。”
“吃吧吃吧。”康熙笑着摇头,带着他们坐在了长凳上。
“小爷说&30340;是,咱们康熙皇上还不差饿兵,看小爷&30340;年纪,半大小子吃垮老子,正是能吃&30340;时候!能吃是福。”
这烧豆腐摊子&30340;老板是个挺活泛&30340;人,一见一行十几号人过来,赶紧和伙计动手,都给准备好了吃食。“哎哟,这位老爷,这两位都是您儿子罢。”老板看着胤禔和班第,一边放碗一边笑问。
康熙也笑道:“这是我女婿,这个是我儿子。”
“哎哟,老爷好福气啊!”老板将烧豆腐和面饼端上来,恭维道:“都是多俊&30340;好小伙子哦。”
虽然摆明了是恭维,但康熙还是挺开心&30340;,本来嘛,他也觉得自己儿子女婿都不错。但为了不让年轻人骄傲,康熙是不会承认&30340;,他维持着平淡&30340;表情,微微颌首。
康熙慢慢用勺子舀出豆腐尝尝,却忽然想到了另一个当地特产:“这个时节正该吃鲥鱼罢。”
李光地是福建人,朱彝尊却是江南本地人,他笑道:“东翁,鲥鱼还有再等两个月呢,初夏时分才能等到鲥鱼应季。”
康熙有些遗憾,旁边&30340;小摊老板却对朱彝尊道:“这位爷,听口音您是本地人哦,今年啊,就是留在苏州也未必吃&30340;到鲥鱼&30340;。”
“这话怎么说?”朱彝尊有些意外
:“不是初夏渔船入江才能捕到鲥鱼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