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二更 想念(2/2)
所以他打算把那些盗匪们打怕的同时,再薅点人过来修路,免费的不要钱的劳力。
控制在二十里之内,耿参皱着眉头,王爷现在说的好听,到时候未必能忍得住。
“王爷您要这么说的话,臣同意,但臣有一个要求。”
“说。”
“臣也要去,臣要和您同行。”
王爷如果这趟出去回不来,那他也跟着玩完,早死晚死都得死。
相反,他跟着王爷,好歹能在王爷追人上头的时候把人拦住,免得中了夷人的诱敌之计。
至于护卫军打不过夷人这种可能,他没想过,也不可能出现。
夷人拿的是棍棒,是竹子削的箭,锄头都已经算是他们的利器了,如何比得过护卫军手中的长枪大刀。
夷人总体数量是要比岛上的汉人多的多,但他们也不是一个族的,一个族也不是团结一致,互相都能打成狗。
所以在数量上和护卫军也是没得比,只是护卫军没有这些人熟悉地形,打是能打得过,但跑起来吃亏,想要多打死几个人也难。
此行他只求王爷能克制住自己,不要因悲痛失了本性,害己害人。
护卫军为出征做准备,王府的气氛也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主要是府上的两位钱氏紧张。
大钱氏气到失态,多少年了,自老爷做官后,她还是第一次指着老爷的鼻子骂,还上了手。
如今已经冷战两天了。
小钱氏——柔贵妃没对着儿子动手,也没骂人,她只提了两个要求:
一是让儿子增加食量,不能再挑三拣四,起码要吃到她们婆媳俩加起来的量,她的食量本就小,儿媳的食量也只是正常女子的食量,让儿子吃到她们俩人的总量并不过分。
二是让儿子跟着周统领练武,周统领是怎么训护卫军的,就怎么训她儿子。
儿子要造反,行,她不反对。
儿子要出去剿匪,行,她也不反对,都准备造反了,剿匪算什么。
但这副风吹就倒的模样怎么上战场,陛下早些年也上过战场,当然那会儿她还没见过陛下,但陛下的体格比琛儿看起来强多了,人也瘦但没琛儿这么瘦。
既然都准备上战场了,总得有个打仗的样子。
美人婆婆不知道王爷是转世的修真大佬还自带空间,但周霜霜知道,所以她不担心王爷的安危,却举双手赞成美人婆婆的提议。
原因无他,王爷实在是太瘦了。
本来就长了一张锥子脸,容易显瘦,又是细高个。
若是胖点,肯定比现在帅气。
她现在也知道了,王爷的挑食不是针对哪种食材,而是针对没有灵气的食材,要给王爷增肥,首先要把食材全换成王爷能接受的,然后才是发挥御厨的手艺。
周霜霜两辈子都没增过肥,但她减过肥,把减肥经验反过来不就可以用来增肥了。
多吃主食,米粥米饭倒腾着来,面食就不成了,琼州这里不种小麦,据说是种出来的小麦口感不好,产量也远不及稻米,而从别处买来的小麦又没有灵气。
一日三餐变一日五餐,加个下午茶,再加个宵夜。
周霜霜甚至还狠心宰了头没长成的公猪,养猪场自建成后第一次宰猪。
炖猪脚,红烧排骨,焖猪尾,酱卤猪肘,卤肥肠,红烧肉,蟹粉狮子头,蒜汁猪脸肉,酥肉汤,烧大排……
出征前的三日,徐琛吃了至少三十种猪肉的做法。
本来柔贵妃是打算好好监督儿子的,奈何这琼州山清水秀,养出来的猪没有腥骚味,还格外香嫩。
她这么一个挑嘴食量又小的人,头一天陪着儿子和儿媳用膳,便没管住嘴,吃了一整个带皮的猪脚不说,还啃了六块排骨,红烧肉拌着米饭用了满满一大碗,连肥肠……这样听着都让她觉着不太舒服的东西,她都吃了好几块。
所以第二天她就不干这监督吃饭的活了,儿媳监督吃饭,她来监督儿子扎马步。
便是离了皇宫,离了陛下,换了张脸,她也不能容忍自己变胖。
柔贵妃艰难的抵挡住了诱惑,远在三千里之外的贤贵妃却是越来越圆润。
曾经和她在这宫中三足鼎立的两个人都不在了,只剩她自己,日子的确乏味了不少。
天幕出现之前,她虽然就已经有七八年不曾侍寝了,和淑妃、柔贵妃争的也不是陛下的宠爱,至少后来那几年不是,她们争的是脸面,所以那时宫里有新人进来和柔贵妃、淑妃打擂台,她看着其实还挺高兴的。
但旧人走了,宫里今年没进新人不说,原有的那些人还跟一潭死水似的。
陛下得有五个月没进过后宫了,最后一次来后宫还是白天,是柔贵妃死的那个早上。
没有陛下这块龙肉挂在那钓鱼杆上,河里的鱼还怎么扑腾,年轻的,不年轻的,全焉巴了。
这宫里的日子越发无趣,这几日她甚至会想:陛下若是早点驾崩也好,哪怕是太子上位当皇帝呢,她也就能去封地找儿子了。
再说,她儿子都已经在青州做王爷了,太子在那个位置上和陛下在那个位置上又有什么区别。
陛下曾经那么喜欢她姐姐,对淑妃也是喜爱的,还曾经为淑妃写过诗,还把柔贵妃捧在手心里二十年,陛下喜欢的人如今都在下面,还活着的人里,像她,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是比不过那三位姐妹的。
既如此,陛下何不去找那三位姐妹。
贤贵妃发誓,她只是想想而已,从未想过害陛下,她有儿子有兄弟有孙子孙女,她不敢害陛下的。
她既不信道也不信佛,平日里也不会念叨神仙,对陛下的那点恶意她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谁知道能活到七十四岁的陛下怎么就突然病了呢,病得突然不说,还病得厉害,连今日的早朝都免了,据说太子昨日便已经被传召到大兴宫侍疾了。
陛下的病,可不关她的事儿。
贤贵妃抚了抚胸口,她只是在心里头想了想,未曾宣之于口,陛下不能怪她,或许是三位姐妹在下面想念陛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