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一见英子误终身(各位除夕快乐!)(2/2)

......

英子在荒草遍布的废弃院子里捡到一个小金佛,她猜测,那个小金佛可能就是小偷的赃物。

她把小金佛交给了胡同口一个戴草帽的人,对方是个便衣,已经在胡同里蹲守了好多天,正巧碰见英子,而英子也如实坦白了捡拾小金佛的地点,那个荒废的院子。

毫不意外的,小偷被便衣带走了,正好被站在家门口的英子看到。

英子心里更难受了,为了供弟弟上学,而迫不得已的小偷,在她眼里不是坏人。

既然不是坏人,自然不会被便衣带走。

她想不通这一切。

宋妈讲有人家里遭了贼,急着去看热闹,英子觉得遭了贼的人家一定会很难过,这时候去看热闹不合适!

妈妈通过这件事教育她,做贼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大人们评说是非,非要争出一个对错来,但争出结果,反倒冷漠的隔岸观火,并不曾真心关注事情本身。

英子的是非观跟大人有些出入,她更纯真、善良、慈悲。不急着去审判任何人,不看别人的笑话和热闹。

小偷的悲惨遭遇,对英子的三观塑造起了很大作用,甚至是英子独立思考的启蒙老师。

学会思考的英子,不再追着大人的身后脆生生的把“为什么”挂在嘴边,她习惯沉默,总是抿着嘴。

大概英子也成了有故事的人。

宋妈是个邋遢懦弱但又勤劳朴实的农村苦命妇女,在旧社会中安身立命,她把勤劳朴实用在同这个社会妥协,随波逐流上,唯独从来没想过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旧社会的最后一层遮羞布被现实赤裸裸的撕扯下来,宋妈完全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定义权。

英子搞不懂宋妈明明自己有孩子,为什么还要为别人带孩子。

毫无例外,宋妈的结局堪称悲惨,明明任劳任怨,抛家舍业一心为了儿女,为了家庭,可最后儿子溺水身亡,女儿不知所踪,不成器的丈夫只会伸手要钱。

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同时,宋妈又愚昧、落后、八卦、嘴碎,不讲卫生。

雨果说,命运就是性格刻划出来的轨迹,没有更改的可能。

秉性大概是导致宋妈无法改变惨淡生活的主要原因。

清脆的铃铛声从大老远传过来,英子没看见心心念的骆驼,却等来了宋妈的丈夫。

丈夫带来了噩耗,吞吞吐吐的讲述儿子一年前已经死了,女儿也被他卖了。

宋妈没有像英子以为的那样愤怒,声嘶力竭,她只剩下麻木和愚昧,以及让人鄙夷的懦弱。

没有责骂,没有肝肠寸断,软弱的宋妈也没有想过向丈夫讨要一个说法。

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伤当中,这个噩耗成了压倒宋妈的最后一根稻草,然后愚昧的宋妈又抓住了另一根救命稻草:求神拜佛祈祷儿子死而复生,女儿平安归来......

《城南旧事》拍摄全部完成,缘起而聚,缘灭则散。

六月初,北影大礼堂,人头攒动,卢孟亲自主持《城南旧事》的首映仪式。

嘭的一声,大礼堂陷入黑暗,一束光线越过头顶扑到幕布上,电影拉开序幕。

画面一黑,然后突兀的响起铜铃声,背景里,沈小花轻灵的歌声缓缓流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抱笙加竖琴的演绎,使得音乐更加苍凉而有穿透力,把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相思浸染开来,幕布上所呈现的画面,像一张发旧、珍贵而无法重拍的老照片,总有人不甘心的想寻找一些回忆。

镜头缓缓移动,给出一副恢弘的远景:连绵山丘,凄凄荒草,蜿蜒长城......

歌声渐渐隐去,淡淡的旁白响起:

“不思量、自难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京城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而今或许无疑是人非,可是随着岁月的洗涤,让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

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可都被时间给磨实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永远远的刻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呆而神圣的吗?”

三个小故事勾勒出小英子的记忆碎片,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有些东西点到不说破,留下一点点唏嘘。

英子与疯女人秀贞、与小偷、与乳母宋妈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经过剪辑,被巧妙的串连到一起。

电影平铺直叙,就像是抒情的散文诗,散发着最亲切的泥土芳香,讲述的也是小英子视角的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女同学们眨着星星眼,被小英子的单纯可爱俘获芳心。

小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更不知道那些大学生为什么被害,不知道小偷为什么要偷东西,更不知道宋妈为什么放着自己的孩子不带,却来带别人的孩子……

懵懂单纯,才是童年。

男同学沉浸在这部电影的同时,还会拍着大腿暗道可惜,尤其在小英子天真的问出那句“你是来拉屎的吧”之后,真真是野草蓬生缘君面,一见英子误终身。

没人能否认,英子是个真正有教养的孩子。

人美心善,思想独立,愿意为妞儿出头,敢和疯女人秀贞交朋友。

胆大仗义,爱憎分明,与小偷相交莫逆,敢于为保姆宋妈鸣不平。

但是和英子交往的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轻则大牢伺候,重则横尸荒野。

他们心里是矛盾的,眼神是复杂的。

如果她没有跟疯女人秀贞成为朋友,没有泼辣的帮妞儿解围,母女俩也不会死于非命。

如果她没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捡那个铜佛,就算捡了,自己留着多好,偏偏交给了便衣,结果害得小偷被抓,小偷的弟弟可能会没钱上学,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大概这就叫杀人不见血。

可是没有那么多如果。

爸爸的花落了,英子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影片结尾,英子一脸愁容,她终于从一个天真爱笑无忧无虑的小孩,看清楚生活的残酷,变得不爱笑了。

她不再总是好奇的追问着大人为什么,相反,她成了满怀心事的大人。

影片所展示的,英子的童年里,苦难居少,无奈居多!

将近五分钟的留白,将这种说不出道不清的无奈渲染到顶峰,影片放映结束,大礼堂陷入死一般的安静。

不知谁咳嗦了一声,掌声铺天盖地的倾泻过来,经久不息。

坐在陆绍宽旁边的沈小花没有那种与有荣焉的骄傲,吸溜着鼻子,闷声问道:“你是不是要回港岛了?”

沈小花没等来回应,抽噎着背过去身去抹一把眼泪,倔强的扭过头来咬着嘴唇盯着他的眼睛,抖着发白的嘴唇,轻轻念着:“一见英子误终身。”

忽然,她扯出笑脸,笑的越发灿烂,眼角都挂着晶莹,像哄小孩似的抬手扫扫陆绍宽的头茬,自顾自说道:“什么时候走告诉我一声,我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