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会考府(2/2)

小太监忙打自己的嘴:“奴才大意了,还请阿哥恕罪。”

弘皙收回眼神,看向自己手里的书,虽然他嘴上斥责,但心里不可否认,他和元哥儿处好关系,就是看中了元哥儿或许能登上那个位置。

阿玛做太子的时候,那么多兄弟都怨恨他,只有四伯和十三叔将阿玛看做兄长,如今阿玛虽没了往日的光鲜,但得个亲王位,已经是很好了。

只要他再押对,元哥儿和四叔一样,是个念旧情的人,纵观四叔这些儿子,弘皙唯一看好的,就是元哥儿。

他沉了沉眸,带着书出了院门。

晚上,皇上来永寿宫用膳时,尤绾和他说起自己今日去乾西五所的事。

“我都没想到,瑞哥儿学的东西竟然那么难,他才多大,那些问题我一时都答不上来。”尤绾抓着皇上的胳膊说道,觉得自己的智商被儿子碾压了。

皇上显然对儿子的学习进度还是颇为了解的,他道:“瑞哥儿确实学得快些,你不曾接触过,自然答不上来。”

尤绾心里犯嘀咕,谁说她没接触过,她以前也是学得不错的,只是太久没碰就忘了。

皇上笑道:“元哥儿不止一次提过,要给瑞哥儿找西洋师傅,他这个哥哥,倒是做的比朕还要尽心。”

“为什么要找西洋人?咱们这儿没有能教的吗?”尤绾一直想问。

皇上愣了愣,道:“倒是有,但他们也有别的事可做。”

满书房的先生们都懂点算学,但要找那种专精算学的,还是有些难度。

尤绾闻言蹙蹙眉。

皇上一看她这神色,便知道尤绾有话要说,开口道:“你又有什么主意?”

尤绾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想着,咱们总指着西洋人教,终究不太好。若哪日他们回去了,难道咱们的孩子就不学了吗?与其只让他们教授瑞哥儿,不如你再多找些学生,将西洋人的知识都学过来,几年之后,就不必依靠他们了。”

皇上沉默片刻,道:“只怕没人愿意来学。”

学会了又怎样,除了当先生,暂时找不到别的出路。

尤绾摇摇他的袖子,提示道:“你莫不是忘了?这些日子你不是一直和怡亲王商量要查办各地亏空的事,说要成立会考府。这会考府不正需要大量会数术算学的人才吗?如果学有所成通过考核就能进这会考府,那肯定会有人报名的。”

会考府的职能相当于国家审计署,负责审计各地的账务,这简直相当于朝廷帮忙分配工作了,而且还是新开设的岗位,比科举中试简单多了。

皇上听到她的建议,不由得眼前一亮:“是个好主意。”

他发现尤绾总是能想到些奇特的想法,上回她那个治贪的法子,皇上也拿过来用了,让吏部几十个后补的官员当地方上去查清贪污贿赂,谁抓到一个,就能顶上那个位置。

这样一激励,短短两个月,查腐一事就成效显著,省了不少力气。

如今这会考府,也正是缺人的时候,怡亲王为了这事已经两个月没怎么休息,确实该给他找些人手。

皇上一想到政事就歇不下来,他连筷子都放下了,嘴上接连道:“这事得早些办,不能拖。若是现下再去外面招收学员,怕是来不及……不如让十六直接去国子监挑人,以免误事……”

尤绾见他越说越起劲,直接夹了一筷子素菜放他碗里:“先用膳吧。你想这些也没用,宫门都下钥了,什么事儿都得等到明天再说。”

皇上收了声,抿唇笑笑,尤绾扫他一眼,语气放强势了些:“别想着大晚上的召人议事,明日还要上早朝呢,不许熬夜。”

皇上的心思被她戳破,嘴角笑意更甚,被尤绾又瞪了两下,才道:“好好好,都听你的。”

尤绾这才满意,给他添了碗汤。

皇上这一忙便忙到年关封印方才歇下,尤绾的肚子已经近九月,再过一月就要生产。她手头的事已经全然交付出去,年关杂事多,加之她肚子里这个前所未有的闹人,实在让她抽不出精力。

除夕当日,由于先帝丧期未过,办得较为简单。

宗室命妇们进了宫,先去寿康宫磕头,再去景仁宫拜见,最后还要往永寿宫跑一趟。

盖因皇上亲谕,永寿宫娘娘初封即是贵妃,得享公主王福晋及三品以上命妇到永寿宫向她跪拜叩头等朝贺礼仪,故而众人不敢怠慢。

行过礼的命妇大多还是回到景仁宫去,尤绾只发话将自家人留了下来。

喜塔腊氏和儿媳完颜氏早早地进了宫,尤绮也是一身福晋朝服,跟着额娘和嫂嫂进了这永寿宫。

她嫁入皇家后,接触到的事物比往日都要上了好几个档次,尤绮一直是安静内敛的性子,都是在心里默默地学,从未露过怯。

只是今日来到姐姐的宫里,再回想方才在景仁宫看到的,尤绮不由得感叹这其中的差别。

皇后那里确实富丽堂皇,一副皇家气派,但除夕这日,宫里都是冷冰冰的,整个景仁宫庄严肃穆,让人不敢多说一句话。

永寿宫里更多的是精心巧思,更有烟火气,尤绮还注意到,这宫里摆的放的,都是天下难寻的物件。依皇上节俭的性子,能给贵妃布置出这样一座宫殿,想必花了不少心思。

尤绾方才见过那些命妇,如今正累着,便让人招呼额娘嫂嫂和妹妹坐,自己先换了常服,才出来见人。

喜塔腊氏见她挺着那么个大肚子,不由得上前两步,轻摸了摸,道:“这一胎可还怀的安稳?”

她担心女儿在丧期里饮食上避讳,恐怕会伤了身子。仔细去看时,却发现尤绾面色红润,眸带灵光,显然是养得极好,喜塔腊氏便问了一句。

尤绾听见笑道:“额娘多虑了,皇上没让我跟着茹素,就算我愿意,这肚子里的孩子也受不了,皇上怎会提这样的要求?”

喜塔腊氏放心地点点头,松了口气。

尤绾又去问嫂嫂和妹妹的近况,得知她哥哥竟然被调去会考府任职,一时难免有些错愕。

尤绮在旁说道:“是皇上点大哥去的,我听十六爷说,大哥与其在内阁熬资历,不如去会考府立功。眼下算是明贬暗升,用不了几年再调回去,也方便往上走。”

尤绾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了,又听得喜塔腊氏在旁说道:“你哥哥也说这是好事,他每日早出晚归的,就念着皇上拨给他的差事,从不敢耽搁,人都瘦了一圈。”

尤绾忍不住蹙蹙眉,但心疼之余,也知道这是在所难免的。不说底下的官员,就是皇上,这半年来推行新政,也是受到颇多阻难。

虽然皇上对她是报喜不报忧,但养心殿的烛火常常亮到半夜,这都是瞒不过她的。

喜塔腊氏见她似是烦忧,不愿尤绾还跟着担心,连忙道:“你别多想,你哥哥再累,那也有皇上撑着呢,只要听皇上的旨意,地方上的人也不敢为难他。”

尤绾牵唇笑了笑:“额娘放心,我都明白。如今我在这宫里也难和家里接触,你们有闲暇的时候都能递牌子进宫,好让我清楚家里的情况。”

喜塔腊氏颔首,想起一件事来,转头看了看周围。

尤绾心领神会,忙让严嬷嬷将宫人都带下去,待殿中只剩下她们四个人,尤绾才问道:“额娘想说什么?”

喜塔腊氏抿抿唇,靠近尤绾,声音放低许多:“你在这深宫里,想必不知道外面人都在说些什么。额娘得先给你提个醒,此事事关重大,你可不许在皇上面前乱说,提都不能提。”

尤绾见额娘说得这般神秘,不由得凝眉,瞧了瞧嫂嫂和妹妹,都是一副了然于心的表情,便更是纳闷了:“额娘但说无妨。”

喜塔腊氏以手掩唇,悄声吐出几个字:“宫外的人,可都在议论立储的事儿。”

尤绾纤眉一扬,露出淡淡惊讶的神色。

四爷这才登基半年呢,就议论立储,这群人是吃饱了没事干,撑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