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我的老板住在紫禁城里(第一更…(1/1)
这是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就在巴达维亚的闹事中,不起眼。乍一看上去,就像是几十年前的贫民窟一样。但这是是南洋第六军情处的据点。此时,一个枯瘦的男子,正坐在半靠在椅子上,双脚往桌上一放。屋内烟雾缭绕。他手中拿的是“长城”牌的香烟,这种香烟是特供。“说吧,快点说,免得浪费我们的时间,对你自己也不好。”男子的声音有些懒散,就仿佛刚睡醒来一样,连目光看起来都有些涣散。这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宣府总督沈棨。后来被安插到安南做情报。安南结束后,他被调到了南洋,现在已经成为南洋军情处的老大。对了,他现在不叫沈棨了,叫李清臣。现在的他,即便站在自己女儿面前,对方也未必能认出来他。二十年,变化实在太大太大。变的不仅仅是外表,还有性格。一个胖子双手被铁锁锁住,吊在前面。这个胖子叫张大福,是巴达维亚著名的商人。他手下掌握了巴达维亚的妓院、赌场,还私自造烟,又拥有五个纺织厂。朝廷在打败莫卧儿后,南洋大量的商人开始组建大规模商船去那边做买卖。其中就包括张大福。“这位兄弟,我完全听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个生意……”他话没有说完,旁边一个军情处的人,拿起老虎钳,就朝张大福走过去。然后用老虎钳钳住张大福的大拇指,用力一捏。张大福顿时发出凄惨的叫声,他右手大拇指直接被捏爆开,血肉模糊。根本不给张大福任何说话的机会了,立刻开始钳住第二个。又捏爆了一个,连指骨都捏碎。疼得张大福全身剧烈抽搐,眼睛瞬间充血。他完全失去了意志力,只是本能地喊着:“我说!我说!我说……”这才停下来,没有继续了。过了好一会儿,张大福缓过神来,但剧痛依然让他不停颤抖。“你的火枪是从哪里得来的?”“是……在渤泥岛……渤泥岛马辰,在马辰……那里有一座山叫乌达山,兵工厂就在里面。”“是你的?”“是……是洪兴会社的……我只是暂管人。”“洪兴会社?”“是新成立的一个秘密会社,是上头要求成立的。”“把他放了,给他一张纸,让他把洪兴社会的名单全部写下来。”张大福艰难地开始写。先是把洪兴会社的名单都写了下来。随后李清臣继续问话:“你们是从哪里搞来的造枪技术。”造枪可不是有钱就能造的,火枪本身就是工业品,没有技术积累,就算你找来再多火枪也没用。“是上头的人调的人过来的。”李清臣好奇起来:“你说的上头是指哪里?”“我有一个对接人,在中原。”“谁?”“杭州首富沈立。”崇祯二十二年,八月初十,杭州,大雨。杭州城淹没在雨幕中。路上没有多少人。一辆马车,停在了沈家大院前。上面走下来一个身姿挺拔的中年男子。这个中年男子面目消瘦,皮肤黝黑、粗糙。但他衣着整齐,走路脚步稳健有力。在自报身份后,被下人一路引了进去。沈家大院,是标准的宋式宅院。当年的杭州城是南宋都城,杭州讲究的是江南婉约风情。这宋式宅院最大的特点就是园林景观秀丽、精致,且典雅。雨水滴答滴答落下来,前方的竹林如同一副烟雨中的画卷。直到走进后面的书房,才见到了这位杭州首富沈立。“刘兄,请坐。”沈立这种身份,在杭州已经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经常跟杭州知府一起吃饭喝茶的存在。就说他下面的产业,涉及到房地产、水泥制造厂、纺织厂、船运、粮食等等。他的财富,在当今大明个人财富榜单可以排进前十。有人猜测他手中有至少2000万两。当年大明征伐日本,都只用了1000万两!一个馒头一文钱,2000万两,就是200亿文。据说他下面养了员工人数就超过两万多人。以刘乔这种外地商人的身份,其实是见不到沈立这种级别的人的。不过作为整个大明朝军情处的总负责人,他想要伪装成任何身份,在许多地方,都可以间接性拿到官府的背书。当然,是间接性拿到。因为官府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户部的人口记录上也没有这个人。所以,想要见沈立,对他来说,很简单。“刘兄,我听李大人说,你之前在西北一带做买卖?”“是啊,在甘肃做盐的买卖。”“那可是非常赚钱的,朝廷拿下西域后,天山盐池被开放出来,听说许多人都发大财了。”“都是赚一些小钱罢了,跟沈兄比起来,差得太远了。”“诶,我也是赚点辛苦钱。”沈立谦虚道,“对了,我听说刘兄是有一桩大买卖要找我谈?”刘乔说道:“确实有一桩大买卖。”“不知是什么买卖?”“你也知道,南大陆现在正在开荒阶段,我想投500万两,在南大陆,但是我在南洋不认识人,李大人说您在南洋路子熟。”沈立一听500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啊!要知道,沈立的大部分钱都是放在银行,以及放在投资基金里。手里真正也就差不多几十万两而已。没有哪个有钱人现在会把大笔现金放在家里,基本上都是存银行或者拿去投资。而这位刘老板出口就是500万两,这在行业界也很大规模了。“是您个人投吗?”“不是,我老板想要了结南洋的情况。”“刘兄还有老板?”“有。”“不知道刘兄的老板是何方神圣?”“他住在北京。”“哦,北京我去过很多次,他住北京哪里?”沈立想着,既然是北京,而且这么有钱,自己应该是认识的。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拖人介绍过来呢?这就奇怪了。“他住在紫禁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