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撤军(1/1)

此战黑甲军不过折损二十余人。这二十余人大多是作战时没有把握平衡不小心掉下马来才被楚骑所伤,其中有几个是战马被楚军所伤受惊乱跑的原因。而楚骑少说也有伤亡三千余人。之所以是大概的数字,是不清楚有多少散兵逃到树林里藏了起来。这伤亡比破了黑甲军牵城水战时的纪录。河的这一边到处都是楚骑兵的尸体,以及到处乱跑的无主战马。黑甲军当然不会浪费,将这些战马楚骑盔甲、装备等都收缴聚拢起来在这资源少且制作全靠人力的时代,这些玩意可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尤其是那些战马,收拢了之后一清点居然有两千多匹,几乎都能给黑甲军再分一匹了。当然,这些东西的作用有时还不仅仅只是财富这么简单。项络这两场仗下来都有些被吓破胆了,哪里还敢继续与黑甲军骑战,赶忙命楚骑沿河布哨以防秦军渡河。这个准备倒有道理。如果黑甲军能做到全军骑射且身着藤甲不惧箭矢,那么在这种“非接触”的骑战中几乎是无敌的。是以一旦让黑甲军偷偷过了河,那么河这边的楚军便完了。另一面,项络还马上派出信使去通知项燕,这其中当然包括黑甲军的战术他已经吃了亏,可不能再让项燕也吃亏。其部将甚至在劝说项络退兵:“校尉,黑甲军厉害,我军又无应对之策。”“这般下去可不是办法,再候上几时等大梁军一到”部将说的确是有道理。黑甲军只是先锋,其后的大梁军才是秦军主力。此时黑甲军是骑军无法强攻、强渡,大梁军那些步军赶来就不一样了。到时在大梁军和黑甲军的夹击下,这些楚骑哪里还能幸免?项络又哪里会不知道这些,他叹了口气道:“你道此时撤军又能讨得了好?”“我军一撤那黑甲军岂能不一路追杀?”“到时只怕我等还未退回汝水便已全军覆没了!”部将一想,还真是。楚骑要撤的话又怎么个撤法?留下两千人殿后?但两千人应会三千黑甲军又如何会够?这两千人各守一座桥就差不多了,还要守十余里长的河水?于是可想而知,这么做就会轻易让黑甲军过河然后衔尾追杀,到时楚骑甚至还分成几个部份互相无法支援。但若是派更多人殿后,比如两千守桥两千沿岸守河此时的楚骑总兵力也才不过六千余人,留下四千殿后那不叫撤军,而是逃命。也就是说,楚军此次不但大败,剩下这六千余骑还摄于黑甲军的战力被粘在此处不敢动弹,打又打不过走又走不掉。项络叹了口气,说道:“我等原本还道以一万骑军能快速围歼黑甲军,不想却是这三千黑甲军围歼我一万骑!”这话虽是有些讽刺但却是事实。部将有些紧张的问:“校尉,这该如何是好?”项络回答:“此处距离汝阴有一百余里,大梁军应在明日午时左右才能赶到。”“我军便在此守上一夜,待天色入黑时,我军便可乘夜色退兵。”部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如果楚骑想要逃走的话也的确只有在夜里才能逃走。因为像黑骑军这样的粘着敌人打的战术要求能见度好,一到夜里就很难施展了。比如在夜色里很分清敌我。其实分清敌我还好,因为黑甲军是全身黑甲,而楚军则身着会反光的皮甲,稍有点月色或是星光就能分辩。问题是弓射要在较远的距离,且如果黑甲军自身着黑甲在夜里看不见,马匹就很容易撞在一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掉下马来几乎就是没命。更严重的问题,其实是夜里无法看清地形也无法驾着马快速奔跑。比如地面有个土坑,再比如有棵横在面前的枯树这要是在黑夜中策马奔腾而且还整队飞驰,一跤下去形成连锁反应就根本就不需要敌人来杀,自己就折损过半了。但黑甲军这速度一慢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没了速度优势就无法与敌人保持距离实施“非接触战”。所以这项络算是个人才,他凭借着自己对马匹的熟悉能推理出黑甲军这战法不适合夜战。然而即便项络机智,但还是漏算了一点:大梁军的行军速度可不像他想的那么慢。项络这是想当然的以其它步兵的行军速度计算大梁军。阮桥镇距汝阴一百余里,步军日行五十里,于是足足需要两日。而此时距大梁军发兵只有一日,也就是大梁军要等到明日午时左右才能赶到。这算得没毛病。但大梁军在沈兵的训练下早已适应了慢跑,再加上又不着盔甲,一日行军七十里不成问题。再加上又赶了一段夜路,于是在这天下午申时就赶到了阮桥镇。接下来的情况就不稍说了。大梁军卜一赶到就马上对楚骑发起进攻。强攻的就是楚骑守的桥。黑甲军怕被楚骑于桥头围攻,大梁军这些步兵却不怕,尤其大梁军还装备有狼筅。只见一队队步兵稳步沿着木桥渡过河去到对岸摆开弧形阵势。楚骑还希望以弓弩挡住大梁军,无奈大梁军人人手持藤盾遮挡,那些弩箭根本伤不了他们。若是弩箭不起作用就更别说冲阵。这时代用于冲阵的通常都是战车,至于骑兵随便用拒马枪一挡,冲阵的骑兵都要一排排的从马上掉下来。于是楚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下马步战要么逃跑。这其实也没什么好选的。秦军有三万大梁军再加上三千黑甲军,一共三万三千人。而楚军只有六千余骑,且还是被黑甲军打得心惊担战士气全无的六千余骑,又如何能战?于是项络就再也顾不上是否被追杀,一声令下就带着部下仓遑逃窜。黑甲军也不客气,越过桥就在后方衔尾追杀三千骑追杀六千余敌骑,且敌骑几乎没有反抗之力,这也算是一道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