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除非……(1/1)
有了这次“眼见为实”后陈隗就无话可说了。确切的说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语无伦次”或者也可以说是“恼羞成怒”!“这不可能!”“如何能有这样的准头?”“这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但在沈兵反复试了几次都是这样后,陈隗才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并闭上嘴。新式投石机的射程和精度是可以调整的。虽然精度依旧不高,但相比起之前人力拉扯的投石机却要好太多了。用现代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人力投石机至少需要三十几人同时拉扯。而每个人所站的位置、每次拉扯力气的大小、拉扯时间的快慢、还有方向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每次发射时砲索作用在砲梢上的力不一样。作用在砲梢上的力不一样,就意味着石弹发射出去的初速也不可能一样。于是射程就时近时远,十投九不中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时还可能有意外的危险。最严重的就是力量太弱无法将石弹抛出,石弹就会自上而下砸到自己人甚至是投石机本身。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app \\ 。使用配重就能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它的力是一定的,可预测、可计算的。如果忽略空气阻力、风速、风向及形状的影响,甚至可以算出它的落点。于是就有了更高的精度。这也坚定了杨端和改良投石机的决心。于是三天后秦军就造出了上千具新式投石机。其实如果只是投石机的话,数万人忙个几天只怕都能有上万具了。但投石机攻城更重要的其实不是投石机,而是石弹。如果按五分钟发射一枚石弹计算的话。那么上千具投石机只一个时辰就要发射两万四千枚石弹。一天就需要二十八万枚石弹。要知道这些石弹可不是随便一个石块就可以的。为了能保证准头它们还必须称重并稍作打磨。更重要的还是一旦开始攻城就必须昼夜不停全天候的进攻。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秦军打、赵军修,然后永无止尽永远也攻不下城墙的局面。所以秦军大多兵力其实不是在制作投石机,而是在采石、制作并搬运石弹。好在秦军军纪严明做事效率极高,三天时间已储备下了数十万枚石弹。随后杨端和就迫不及待的下达了攻城的命令。上千辆投石机在鼓声中一层层的赵长城前排开。当然这些投石机全都距离赵长城百步之外。这一来立于城头上的庞煖就看不懂了。“秦军搞什么名堂?”“居然将投石机布署在百步之外?”部将许昌则笑了起来。“将军,秦军定是怕我等还击是以才将投石机布署在百步之外!”“他们却不曾想,若是我们打不到他们,他们又岂能”话还没说完许昌的脸色就变了。因为秦军阵地已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响声,接着上千枚石弹腾空而起直奔赵长城而来。看那石弹的高度和速度,绝不是打不到赵长城那么简单。果然下一秒只听一阵“轰轰”之声,上千发石弹几乎同时命中长城。长城就像遭受地震般地动山摇。伴随着乱飞的石屑及兵士的惨叫。庞煖也算是有一名有定力的老将,但面对这情况依旧是惊得说不出话来。“如此远的射程,而且还有这样的准头!”“这么一来赵军岂不是毫无还手之力?”“这长城还怎么保?”其实不只是庞煖,其它赵军包括许昌在内都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个个惊慌失措士气全无。反观秦军那边,就暴出一阵阵欢呼。能够形成“我能打到敌人敌人却打不到我”的优势就是爽。因为这意味着彻底的安全。意味着轻松的胜利。更意味着实力的辗压!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兵士来说只是纯粹的爽。但对于像陈隗一样有经验的工匠来说对这投石机的震撼和沈兵的认识又上升到了另一层面。话说这陈隗能做到啬夫这个位置也是凭真本事。他在进入秦军“砲师”之前便是小有名气的工匠。更从其父那继承了“不更”的四级爵位。所谓“不更”,就是从这层爵位起就可以不用服轮更役。但陈隗以身作则依旧照常服役身处一线为秦军制作军械。又因其手艺娴熟,是以颇为杨端和重用。然而,此时的他看着一发发石弹打向赵军长城,脸色却十分难看。“尼玛这是怎么回事?”“前几天沈兵那家伙还需要前后调整投石机的位置以保证准头!”“今天一开仗,不需要调整位置就能整齐划一的打向目标?”“往后,我这个砲师第一人的名头还怎么保?”也难怪陈隗看不懂,因为这次沈兵调整的是配重。立于前排的投石机配重小一点,后排的配重大一点,再后排的再大一点。于是所有投石机虽然远近位置不一。但它们发射的石弹却能打向同一个目标:敌军长城。当然,那什么“抛物线”、“重力加速度”、“牛顿三大定律”等等。这些东西沈兵就不拿出来讨论了。这对现代人来说或许是基础知识,但对于几乎没学过数学、物理的古代人来说却是无字天书。沈兵将目光投往正立于将台上指挥的杨端和。只要这杨端和不是个傻子,往后就不会轻易让沈兵暴露在兵端之下。或者随随便便就要了沈兵的命。杨端和是傻子吗?显然不是!所以沈兵算是初步找到了一张护身符。也就是在这世界找到了一小块立足之地。在这时代想要活命并不是易事。至于其它,沈兵暂时考虑不了那么多,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在沈兵为自己的生存谋划的时候,赵军也同样如此。好不容易从城头上撤了下来,许昌早就没了之前的自信和气焰。他扶着庞煖回头望,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慌乱。“那是什么?”“是投石机吗?”“为何射程比我们的投石机远上一倍还不止?”庞煖哼了一声。“照想应该是秦军改良了投石机!”“我道秦军为何突然停止攻城!”“原来是全力生产新武器!”说着庞煖就抚着胸咳了几声,然后重重的喘了几口气,也不知道是被气的还是年迈体虚。想了想,许昌就建议道:“将军,我们撤军吧!”“这样下去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何况我军士气已泄”庞煖打断了许昌的话,反问:“撤?我们又能撤到哪里去?”“不说往北百里便是邯郸我等撤无可撤。”“若长城天险都挡不住秦军,你认为我们又能在哪里挡住他们?”被庞煖这么一说,许昌就更是一脸惊惧。是啊,如果长城天险都挡不住秦军,哪里又能挡得住他们?野战?或者邯郸?秦军依旧可以将投石机往前一架,然后朝赵军一阵猛轰就完了。那是不是说投降是唯一的出路?然而庞煖还是给了许昌一线希望。庞煖皱眉考虑了一会儿,就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