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公主生子文26(2/2)

她先是去和慈宫见两位太妃,亲切地表示她这一年来忙于朝政,没时间来和她们唠家常,真是太失礼了。

贵太妃比较端庄,笑着没说话,贤太妃就抢在她前面开口了:“陛下莫要说这样的话——只是姝姝过完年也有十三岁了,我对京中的年轻人也不了解,陛下对她的婚事有什么考虑吗?”

易申倒吸一口冷气:易姝才十三岁,贤太妃就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了?这也太早了吧?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开始找,如果她和驸马感情好,说不定等到及笄就出降,二十岁之前就生个娃,这样她就可以立易姝做皇太妹——她有孩子嘛,朝臣们想来不会反对……的吧?

易申等到长辈公主们进宫祝贺她新年安好的时候,便提起了易姝的婚事。

谁知大长公主满脸沉重地说:“二公主才十三岁,陛下就知道为她相看人家——那陛下自己的事情呢?陛下的子嗣,关系到大安的国祚,这比二公主的婚事更加重要啊!”

易申没好意思说,她根本不想生孩子,只想抢二公主的孩子。

面对这一群长辈,她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长辈公主们非常不满,纷纷指责易申说话不算。

“陛下此前还推说年龄小,故而不想生育,但过完年,陛下已年满二十,陛下怎可食言?”

易申涨红了脸:“十九!朕没过生日就是十九!女人的年龄,怎么能算虚岁呢?”

接下来,便是“美少女永远十六岁”这种没人听得懂的言论,公主们听得大皱眉头,又碍于马上过年,不能在这时候过于驳皇帝的面子,只能悻悻作罢。

等长辈公主们离去,易申把易姝叫来,问她对未来夫君有没有什么要求。

易姝不以为意:“我见的男人少,不了解什么样才是好的,阿姐看着好就行,反正我不满意就换一个。”

易申流下了嫉妒的泪水。

——小统子出来挨打!凭什么她就得和一个不喜欢的人一生一世?她只是想要一份属于自己的真挚爱情,她有什么错?

一定都是系统的错!

易申擦干眼泪,安慰易姝几句,然后亲自去找贤太妃,把易姝的意思说了。

贤太妃也流下了嫉妒的泪水:“呜呜,我也想不满意换一个可以吗?”

易申看着同样因嫉妒而面目全非的贤太妃,含泪说道:“那你得问我爹,这事我做不了主。”她倒是想满足贤太妃这个小小的愿望,但是现在还做不到。

贤太妃猛地拍了拍脑袋:“唉,是我的错,我又忘了太上皇还活着了——那陛下,等太上皇归西,我能改嫁吗?”

易申:“……太妃啊,这话你对朕说也就算了,千万别让别人听到,会出事的。”

贤太妃擦着眼泪说:“我知道,我又不傻。”

易申:“……”可我觉得你现在,真的有点傻。

但凡换个人,就算不是皇帝吧,你在她面前咒她爹死,她能乐意吗?

——唉,也只有朕这样善良的人,才可以当没听见吧。

过年的时候,安兴帝终于浪够了,回到京城。

易申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

安兴帝一件这个场面,当时脸色大变,把易申拉到一旁问:“阿申啊,你不是又搞出什么事情,想推到朕头上吧?朕跟你说,门儿都没有!”

易申:“……没有的事,我就是想阿爹了,所以出来迎迎。”

安兴帝表示不信:“你不是每天批六个时辰的折子,批完折子就累得只想睡觉?还有时间想朕?你这么闲?”

易申大惊:“什么?阿爹只需要批六个时辰的折子?那我为什么要七个时辰?”

安兴帝想了想:“谁让你不纳后宫了?但凡你有几个男妃,你就可以少批一个时辰的折子,去后宫玩了。”

易申:???她只是出城迎个爹,怎么都能扭曲到催生的话题上?

不生,再见!

好在过完年之后,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把修订好的《大安律》交上来了。看着大理寺和刑部众官员几乎要凹陷下去的黑眼圈,易申难得地表扬了他们几句。

几天之后,易申审阅完毕,提笔将《大安律》更名为《大安黎庶公法》,交还给内阁,让他们发行下去。

新法的施行需要一段过渡的时间,需要一个让官员们和百姓慢慢接受的时间。

——除了辛向山和辛文氏之外。他们没有过渡的时间。

辛家搬到京城外,守着几亩地和辛永文每个月吟诗作赋得的赏钱过日子,但辛向山和辛文氏还得继续抄《大安律》。

好在现在没人要求他们的进度,特别是在辛文氏自尽过一次的情况下,所以他们三天抄书两天陪孙女玩耍,抄完了还有人把书收走,按照抄写质量给他们酬金,日子倒也过的挺自在。

他们现在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几亩地租给别人种,收的地租也不多,辛永文那边,但凡哪个月写的诗文陛下不满意,赏钱就会少很多;所以辛家两口子倒也不是经常偷懒。

然而过年之后,他们正在整理这一次抄好的《大安律》时,看守他们的侍卫过来,将一份《大安黎庶公法》交给他们,然后通知他们,《大安律》作废了,他们抄完的那一份,拿不到钱了。

辛家夫妻抱头痛哭。

哭完了,辛向山提着烧火棍就冲出去,狠狠地抽了辛永文一顿。

“让你抓不住陛下的心,让你这么弱不得陛下喜欢!你这个月的诗敢写不好,老子抽死你!”

辛永文现在虽然仍没练出肌肉,但反应速度大有进步,辛向山十下里有六七下是挨不着他的。

侍卫们望着他们的背影感慨道:“他们父子俩感情真好啊——我爹都好多年没打过我了。”

“……是啊。”

大安朝有了内阁外阁,又有了《公法》,易申自此便清闲许多,只需要批阅一些重要奏折,以及在一些重要节日出去巡游,努力地做一个合格的大安形象代言人。

只是宗室那些人还是在盯着她的肚子,恨不得她今天就怀孕,明天就能一胎三宝。

易申被他们盯得不胜其烦,反手就开始给易姝选驸马。

然后借选驸马的事情,指桑骂槐地骂朝臣。

“丁大人家里两个儿子,十八岁了都没考上秀才?朕的驸马十八岁都快中举了,你这么不会教儿子吗?”

“周大人的孙子十六岁了吧?朕听说前几天刚纳了个通房?你是不想让孙子尚主,所以才搞这些幺蛾子吗?你放心,你孙子长得太丑,朕和皇妹都看不上。”

……

“伯爷的小儿子多大了?十七?十七好啊,相看过了吗?哪天领来让朕看看?”易申几乎将家里有适龄儿孙的官员骂了个遍,最后点到齐兴伯头上了。

莘瑶小声提醒:“陛下,这个真不行,差辈分了!”

易申迅速改口:“伯爷的大孙子相看过人家了吗?”

齐兴伯觉得很无辜:“陛下,臣的重孙都快抓周了,臣家里没有适龄的少年。”

易申脸色阴沉:“伯爷是嫌弃朕的皇妹,所以提前让孙子成婚了吗?”

齐兴伯左看右看,大长公主驸马和两国大长公主驸马一个个低着头,生怕惹祸上身,都不肯帮他说话,索性把话挑明了:“陛下这事儿做的不地道,又不是老臣催促陛下生孩子,是那群不着调的人催促,和老臣没关系啊!”

旁边一群“不着调”的朝臣:“……”

齐兴伯装作没看见,继续说:“陛下方才十九岁,太宗至今,所有皇嗣都是二十多岁的后妃所生,可见女子二十岁前身体孱弱,不适合诞育皇嗣,陛下有自己的考虑,你们这群人议论什么?”

易申这才回嗔作喜:“伯爷说的对,朕也这么想。”

散朝之后,齐兴伯被一群朝臣围住,意欲群起而攻之,但齐兴伯是武将,能以一敌十,且还有其他宗室相帮,最终全身而退。

但易申知道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作为皇帝,她想得到生育自由,就必须先立一个皇嗣出来。

易清淑那边是不用想了。易申虽然没有因为易建章牵连她,但易清淑就是一口咬定辅郡王一脉并非太|祖血脉,无权继承皇位。易申几次试探都以失败告终,只能随她去了。

易清淑不行,但是易姝可以啊!

小姑娘十一岁,正是建立三观的好年龄。她和易申都是安兴帝血脉,易申当了皇帝威风八面,小姑娘难道能不羡慕?

易申觉得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蛊惑(划掉),经过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小姑娘肯定能够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

等到嘉懿二年,易申觉得潜移默化得差不多了,便装作不经意地,向易姝提起立她为皇太妹的事情。

本以为水到渠成的事情,谁知易姝断然拒绝。

易申纳闷:“你做朕的皇太妹,以后是可以当皇帝的,阿姝何故不应?”

易姝不假思索地说:“阿姐莫要坑我。阿姐当公主的时候多么自在快活,想去江南就去江南,想去炸洋人的渔船就去炸渔船,想去打北夷人就去打北夷人,可是现在呢?阿姐已经多久没出过京城了?”

她看看易申的脸色,同情地说:“阿姐以前风华绝代倾国倾城,现在呢?黑眼圈都累出来了,还瘦了两斤,可见当皇帝吃不香睡不好,是个挨累的活计,绝非什么好事。”

易申试图改变小姑娘的观点:“当皇帝之后可以纳宫妃,你喜欢哪个美男子,都可以让他进宫陪你。”

易姝纳闷道:“难道现在就不可以?我当公主难道就不能养面首?阿姐会因为我养面首惩治我吗?”

易申:“……那当然是不能的。”

易姝理所当然地说:“这不就结了?我现在喜欢哪个美男子,难道他还会拒绝我?伺候我高兴了,说不定我还会向阿姐举荐他,给他个御前露脸的机会,这不必当宫妃好多了?”

易申垂死挣扎:“阿姝就没有什么,只有当了皇帝才能去做的事情?我不信。”

易姝闻言陷入沉思,半晌之后犹豫到:“当皇帝之后才能去做的事?这个我没有,但我有当了皇帝之后就绝对做不到的事。”

易申诧异:“还有这种事情?怎么可能?”

易姝叹了口气:“父皇在外面玩的开心,哪里还记得我母妃呢?我母妃几次跟我说了,等我建了公主府,她就跟着我出宫去,到时候她也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啦!”

易申:“……”这还真是。

如果易姝是公主,贤太妃可以跟着她出宫建府。但如果易姝当上皇太妹,以后再当上皇帝……

那贤太妃就是太后了,以后再也别想光明正大地出去玩儿了。

——唉,这可恶的封建社会!为什么太上皇可以满大安地浪,而太上皇妃却只能被关在宫里,哪里也去不成!

易申的思路一旦往这里偏离,就久久地没有回去。

转瞬之间,她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在大安境内推广一夫一妻制度,这样一来,女子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不过想想就算了。不能太急——

等上几十年,等到辛永文死了,她的任务圆满完成,她也从大安鞠躬谢幕,大安将在未来的几代皇帝治下的时候,传扬她和辛永文绝美的爱情故事。

而等到那个时候,第一代接受高级教育的女子估计连孙子都有了,等到那个时候,后人们再推行一夫一妻,受到的阻力将会更小,也更加不容易遭到反弹。

易申叹了口气,将“一夫一妻”这个略有些超前的想法按回心里,对易姝说:“阿姝不当皇太妹也可以,阿姐看不上辛永文,又不想改换他人伤了父皇的好意,所以我不想要孩子。等阿姝生了孩子,可否过继给我一个?阿姝与我血脉至亲,这点小事可不能不帮吧?”

易姝慎重地问:“如果过继我的孩子,那叫什么?”

易申满头雾水:“当然叫太子太女。”——总不能叫皇太外甥、皇太外甥女吧?

易姝松了口气,一口应下:“没问题,等我生了女儿,就给阿姐送进宫来。”

易申注意到她只说了“女儿”,奇怪地问道:“那万一生了儿子呢?”

易姝理所当然地说:“当然是随便封个爵位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去。”

易申好奇:“为何如此?”

易姝嗤笑一声:“阿姐不知道,有些男人机灵着呢。万一我生个儿子当上太子,他以后还不得当上皇帝?男人又开始当皇帝,那阿姐之前所兴建的女学,选入朝中的女官,还能坚持几年?”

“再者我儿子当了皇帝,他会不会想要认爹?等他认了爹,我的那些个面首怎么办?他是不是还要写个罪己诏,说母亲荒淫无道,向天下谢个罪?与其看着他不让他做这些事,不如直接选个女儿。女儿是娘的小棉袄,不会做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

易申深以为然,只是有一点忧虑:“若你生了几个都是儿子呢?”

易姝面露凶光:“那我就冲进清源县主府,抢她的女儿去当太女!”

易申听她在这时候提起易清淑,心里一动,状似无意地问道:“你和清源关系不错?”

易姝毫不在意地说:“当然,要不是她,我怎么知道阿姐当皇帝这么累?也是她告诉我,皇太妹这个词不好听,叫我千万不要答应阿姐的话去当太妹。”

易申:????

易清淑你怎么回事,不帮姐姐干活也就算了,还拆姐姐的台?

岂有此理!!!

于是第二天,传旨官到清源县主府宣读圣旨——

清源县主易清淑在海城、漠北之役中屡立战功,今加封为清源郡王,入国子监,令其教诲生员,为大安培养人才。

易清淑:????

为什么她老老实实地在家藏了几个月,只是偶尔接待一下上门的二公主,姐妹俩小叙一番,就会被塞过来这种累活?

谁能告诉她,这是为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老干部作息的蠢作者明天再来捉虫,谢谢各位小可爱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会加油码字的!

感谢为我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想吃麻辣烫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琥珀30瓶;你说莫子咯4瓶;女人类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