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情诗(2/2)

“我会还你的。”魏品兰定定地道。

“行。”

赵骥赶时间,直接翻身上马,又一把将人拽上马背。

不顾魏品兰的惊呼,策马疾行。

一路疾驰到将军府,赵骥当先下马。

魏三小姐拒绝他的帮助,也跳下马。

赵骥对此无所谓,他把人交给管事娘子:“周嫂,找个空院子,先把她安顿下来。我这个月就不回来了。”

“将军,将军!”周嫂待要问个清楚,却见自家少爷已大步而出,再次翻身上马。

暮色四合,赵骥骑马直奔晋王府。

他与晋王曾有疆场并肩杀敌的情谊,这几年又一直共事。听闻晋王醒来,他特意告假,进城探望。无意间撞见魏三小姐被人调戏,顺手帮一把,耽搁了些许时间。

等他到晋王府时,暮色四合。

晋王萧晟正在翻阅邸报,听闻赵将军前来,眉梢轻挑:“赵骥?让他进来。”

当日他与赵家父子一起出征平叛。赵元帅战死,赵骥负伤,情绪消沉。

于他而言,这些事情恍若昨日。但对赵骥而言,这已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赵骥来向王爷贺喜。”

晋王挑眉:“嗯?”

“一贺王爷身体康健,二贺王爷新婚之喜。”

听到“新婚之喜”,萧晟的眼神有片刻的凝滞,脑海中不自觉便浮现出新婚妻子的面容。

今日陪着她去昌平侯府回门。

在侯府时还好,回家途中也相处融洽。然而一回到王府,他刚将她抱下马车,她就径直去了永春园。

见王妃不缠着自己,萧晟暗松一口气。但同时心里又忍不住怀疑,他是不是又惹她生气了?

女人真是麻烦。

萧晟略一思忖,令管家福伯再去搜寻一些新鲜小玩意儿,给王妃送去。

不是说这招有用吗?不妨先尝试一下。

他缺失四年记忆,对政事了解有限,须得恶补一番。

萧晟翻看邸报,也不曾留意,已有几个时辰过去,天都要黑了。

赵骥好奇地问:“听说王妃是个绝代佳人,王爷为了她不惜以身犯险,才会有这次受伤,是不是真的?”

萧晟沉默了一瞬,才给了个评价:“确实很美。”

若非如此,他实在想不通自己失忆前倾心的原因。

估计也只能是因为美色了。

看天色已晚,萧晟干脆命人摆膳。

说话间,管家福伯匆忙而至:“王爷,东西送过去了。王妃说今日太累,就在永春园歇下,请王爷莫忘了喝药,好生照顾自己。”

他说完一抬眼,才看见有客人在,讪讪一笑:“赵将军也在啊?”

赵骥灵光一闪:“你跟王妃这是吵架了?”

“没有。”萧晟立刻予以否定。

他怎么可能跟女人吵架?明明是她无缘无故生闷气。

不过外人面前,必须维护王妃形象。萧晟神色淡淡,补充一句:“没听福伯说吗?是王妃累了。”

“得了吧,新婚夫妻,分居两处。还说没吵架,当我是三岁娃娃呢。”赵骥十分笃定,“我爹娘还在世的时候,只要一吵架,我娘就去别院住,我小时候看的多了。”

萧晟眼神微动,四年过去,赵骥已明显从丧父之痛中走了出来,也能很自然地谈及父亲。

他缓缓喝一口茶,佯作漫不经心地问:“那,令尊得罪令堂之后,是怎么做的?”

或许可以参考一二。

“还能怎么办?就伏低做小呗。该赔礼赔礼,该道歉道歉。啧啧,真是没眼看。”

萧晟皱眉:他若有错,赔礼道歉勉强可行。她无缘无故生闷气,还要他伏低做小?

下人陆续奉上菜肴。

赵骥吃的尽兴,萧晟却有点心不在焉。

他略一思忖,吩咐侍从:“去看王妃用膳没有。”

可别只顾生闷气,连饭都不吃了。

“是。”

赵骥噗嗤笑了:“果真成了亲的人,就是不一样,连吃饭都记挂着。”

萧晟拂了他一眼:“吃你的,别多嘴。”

“对了,王爷,我今天来,遇见一个人。”

“谁?”

赵骥正色道:“魏三小姐。”

“那是谁?”萧晟愣怔一瞬,“魏尚书的女儿?”

他心里突然涌上一种不好的预感。总不会二十三岁的他,不止招惹了一个女人吧?

“王爷不记得她了?不是她给你通风报信的吗?还让我去帮忙的?可惜我带人去的迟了,到的时候只看见遍地尸首。这些天我还一直自责,若是早一点赶到,或许王爷也不会受伤。”

这一点,萧晟还真不记得。他只知道此事起因是魏家蓄意杀害王妃,却不想魏家三小姐竟从中帮了忙。

“如此说来,魏三小姐倒对本王和王妃有恩了?”他略一沉吟,“她现在人呢?”

“说起来就生气。皇上命令魏家离京,她家人恨她告密,竟把她给抛下了。”赵骥义愤填膺,“王爷不必担心,她遇见了我,总不会让她流落街头。”

赵骥出自将门,天生一副侠肝义胆。

“你?”

“对。我常年不在家中,空房间那么多,借一间给她住着就是,不能让好人寒了心。”赵骥突然坏笑一下,“不然还能怎么样呢?让王爷安置她么?”

萧晟神色淡淡:“给她一个容身之处,也未尝不可。”

一码归一码,魏家恶毒,但还有心存善念之人。

“王爷新娶了王妃,再收留一个美人,只怕就不是天天吵架这么简单了吧?”赵骥嘿嘿一笑。

萧晟眉目清冷:“胡说八道,王妃端庄贤良,又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岂会因为这种事跟本王置气?”

再说,只是给她银钱,安排个去处,保她衣食无忧,又不是接入王府。

赵骥没跟晋王妃打过交道,闻言异常诚恳地拱了拱手:“是我冒失了,记得四年前在军营里,王爷曾说,将来必娶一端庄贤良的女子为妻。恭喜王爷得偿所愿。”

当日在军营,一群年轻人谈及这个话题,也有人问晋王。问的多了,晋王有些不耐,直言不娶妻便罢,若要娶妻,定娶一个温婉贤良的女子。

提及旧事,正值新婚的晋王扯一扯嘴角,说一句:“同喜同喜。”

她若真是个端庄贤淑的女子就好了!

话题渐渐转移到朝堂之事上,赵将军待了好一会儿才告辞离去,重返京畿大营。

残羹冷炙尽皆撤去,一碗汤药被端到了晋王面前。

王妃的叮嘱不期然在耳畔回响。

萧晟端起汤药一饮而尽,快速漱口。

福伯忧心忡忡,欲言又止,终是忍不住开口:“王爷,您今晚应该邀请王妃一起用膳的。而且新婚燕尔的,就分房而居,像什么话?”

瞥了他一眼,萧晟缓缓说道:“是王妃自己说累了,要歇在永春园。本王这是顺遂她的意。”

“王爷,您怎么就不明白呢?王妃这不是还在气头上吗?女人都爱口是心非,她要歇在永春园,您为什么不能也跟过去呢?您让她一个人胡思乱想,这日子还怎么过?听人说,王妃今晚在借酒浇愁。”福伯重重叹息。

晋王不胜其烦,站起身:“本王去书房一趟。”

他不再理会福伯,径直往书房而去。

本是要翻看一些文书,不成想,竟又一眼看见了那一沓情诗。

不知怎么,福伯那句“王妃在借酒浇愁”就在他耳畔反复回响。

真是麻烦。

萧晟双目微阖,算了,勉强去安慰她一次。

——

沈纤纤晚间心情很不错。

她既已打定主意,那自然该作戏就作戏,该使性子就使性子。

反正该说的话她早说过了。晋王不相信,那也不能怪她。

因此今日一回王府,她就直奔永春园,乐得自在。

傍晚时分,福伯给她送来了坊间流行的话本、精致的风车。

沈纤纤叫了初一和忍冬同玩。

听忍冬提起家乡的梅子酒,晚间用膳时,沈纤纤特意问厨房讨要了一壶。

初一有伤在身,不便饮酒。

沈纤纤就和忍冬两个人分着喝了。

酸酸甜甜的梅子酒入口,五脏六腑都有些暖意。沈纤纤不禁有点熏熏然。

忍冬口齿伶俐,讲起童年趣事,绘声绘色。

沈纤纤也听得高兴。

忽然,只听外面有人重重地咳嗽一声。

初一神色微变:“是王爷!”

忍冬匆忙止住话题,同初一对视一眼,退了出去。

晋王面无表情走了进来。

沈纤纤微讶:“九郎?你怎么来了?”

先前晋王还未失忆时,为了作戏,天天来探视她,但极少这么晚过来。

灯光下,女子白玉般的脸颊好似涂抹了一层胭脂,红艳如同火红牡丹。

一看便知是不善饮,偏偏又饮了酒。

“从书房出来,路过这边,看灯还亮着,就来看看。”萧晟视线微转,落在桌边的针线筐上。

那里有一个杏色的荷包,才做到一半,明显能看到两只彩色鸟头靠在一处。

他心思一动,猜到多半是交颈鸳鸯。

一个妖娆妩媚的女子,在绣鸳鸯。

心口蓦的一缩,突然涌上一些浅浅淡淡的异样情绪。

“九郎看什么呢?”

萧晟唇线紧抿,眸色沉沉。他咬了咬牙,从怀中摸出一物:“给你这个。”

随手将纸张放在桌面上,他快步离去。

沈纤纤好奇心起,近前拿起一看,瞬间瞪大了眼睛。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