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第 238 章 拼个事业(2/2)

一个能抗住事儿的女人,必然得有自己的事业,在事业进步中锻炼自己。

日后不管遇见什么事情都能少许稳妥。

现在儿子不想继续生了,那得把精力用在带孩子跟事业上。

现在正好来活儿了,可以带着儿媳妇儿见见世面。

至于孩子,可以送学堂去。

虽说现在武将地位也高了一点儿,但是风险太大,那些年包勉去从军,她可是眼看着吴氏日夜担忧。

自家孩子,就不要想着当将军了。

不然日夜担忧的,受不住。

葛氏接了活儿乐呵呵的。

如今汴京越发繁荣,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抓住了指不定真的可以改变门庭。

……

吴氏送商队离开,县里好些人都去,商队是用马匹运送的,其中掺杂几头吃苦耐劳的驴,这些都是土生土养的毛驴。

商队里运送出去的东西,除却腊鱼、晒干的小虾米,小鱼干之外还有海带昆布等可以晒干的菜。

这些东西将所有的车辆给堆的满满的。

还有专门一辆车,运送蟹,海里生活的梭子蟹,青蟹等。

渔民们有可以让这些蟹类多活一段时间的法子,鲜活的蟹送到汴京,价格会更贵。

尤其这会儿正好是秋日。

秋日里的蟹味道最好不过。

想来能换不少钱。

送走商队,接着只需要等这些人返回就好。

吴氏依旧没有闲着,她开始插手人工养殖珍珠。

珍珠这个东西,可以做养护面容的膏或者粉,也可以做首饰,总归都是贵重的。

若是能成功,这个海边小城必然会富裕起来。

吴氏拉着一批人忙碌。

统统日日帮忙。

包勉依旧没有插手建立学堂的事情。

虽说这段时间门下来,他在县里已经有了威望。

尤其是帮着百姓判了不少案子。

但是,他发现这个地方不仅没有一个合格的老师,就连医术好些的大夫都没有。

所以,人员死亡率很高。

他得想办法弄些大夫来这边。

若好医术好的大夫,没有比皇宫多的地方。

他丝毫不腼腆,直接写信给赵昕,从赵昕手里要了两个大夫。

当然,大夫是御医的徒弟。

并不是在宫里给赵昕看病的那些老资历。

一来那些人年纪大,跑来跑去身体吃不消,二来徒弟们出师必然得经历游学,去给平民百姓治病,不能直接在宫里任职。

得多积攒经验。

同时见识外头的人间百态,在磨练中保持初心。

医者仁心。

这些徒弟们送到县城里正好。

那边没大夫,看病定然寻小徒弟,能遇见更多病例。

包勉从衙门回到家里。

瞧见餐桌上摆着的酸菜鱼,清蒸蟹,海蜇菜还有调好的料汁跟白灿灿的大米饭。

统统站在门口等到包勉,大眼睛充斥幽怨,仿佛在说可算回来了。

等到包勉催着包勉洗手换衣服,这才去餐桌。

统统爱吃蟹,她牙齿比任何人都好,吃蟹根本用不着那些道具,只需要用手一掰,把不能吃的剔除,就蘸着自己爱的料汁,开始品位。

吃到蟹黄,眼睛一弯。

脸上全是满足。

吴氏不爱吃蟹,她吃酸菜鱼,这些酸菜是本地人腌的,味道跟汴京那边不一样。

但是配上大葱跟蒜,能把香味给融合起来。

好吃!

包勉不挑食,吃完看向吴氏,文人工养珍珠的进度。

说道这个,吴氏话就多了。

作为本地头一个吃螃蟹的,遇见的难题多的是,但是她清楚,遇见难题就后退,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想要成功,就得把问题解决了。

她会坚持下去的,自己搞不定就去问渔民。

渔民不知道的就悬赏,要知道,没有什么是悬赏解决不了的问题。

为了奖励,渔民也会绞尽脑汁去解决问题。

尤其是商队跟腊鱼厂子的建立,使她在莒城有了威望,地方的人都信服她,不会担心做了事情领不到钱。

统统吃完螃蟹。

瞧见包勉去书房忙。

吴氏也在忙。

只有她有点轻松。

轻轻松松过日子确实好,但是别人都忙碌,只有她轻松,心里有些不得劲。

统统也给自己找了些事儿。

她也要有事业,

做什么?

统统吞咽一下口水,她想吃蟹黄灌汤包了,新鲜好吃的灌汤包超级美味。

她可以开个包子铺。

她自己手里有钱。开铺子也不用经过别人的同意,跟吴氏说一声就开始做。

吴氏自是支持,她也不想统统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所以以往都带着统统

现在统统终于长大了。:,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