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1)
他愣了愣道:是......是啊。那为什么送回京都的信件上却说豫北和杨氏亲军是同时回援豫西的?宋谦的神色也极为凝重,这件事的疑点越来越多了,而且所有的证据皆指向杨氏。杨氏亲军刚到第二日,胡鞨人便过了沧水,后来他们说要去请援兵,便率先撤军离开了,可没想到他前脚刚离开,后面胡鞨便有另外两支军队从昭关和渔阳包抄而进,我们几乎全军覆没。阿虎一抹眼泪说着。如此说来当时还没有全军覆没?宋谦抓着他的话点问。他点头:没有,当时我们还有两三千人,将军叫我们想办法从地势较为复杂的集庆突围出去找救兵,可......可杨氏亲军却在那里守株待兔,将我们中的千人生生的射杀于马下,剩下的我们便被抓起来了。阿虎哽咽的说着:这段日子我从兄长们的口中才零零散散得知,杨氏勾结外敌,豫西将士们是死于自己人手中。那军事布防图究竟是何人泄露出去的?李衍轻轻叩着案面,眼神瞥向宋谦:杨氏之前也并不在京都,不可能拿到兵部的布防图。宋谦沉眸,半刻后才说:你可记得那个苏禹?职方司郎中,怎么说起他?李衍颔首。他继续道:杨氏自从接手豫西以来便举家搬迁至此,可京都有人盗尸而走,那人的目的无过于二,要么他是为了制造疑点引我们追查此案,要么便是有人帮杨氏收拾残局。不管是二者中哪个,只怕目的都不简单。宋谦迎着他的目光:况且我父亲一直在京都为官,于杨氏素无瓜葛,他如何能做到将证据都集中于我宋氏,再说这段时日我们几乎是被人催着走,你说,会是何人在掌控此局?☆、审问朝廷?李衍沉声。宋谦不置可否:若是朝廷的人,他能远远地控制豫北豫西,左右朝政局势,此人必有大图谋。杨正柏明知他今晚不可能脱开豫北轻骑,原本也一直抱着求和之意,可自从我们提到豫西兵败一案,他立刻急得跳脚,哪怕搭上杨氏身家性命也要我们死在此处,这是为何?李衍不解,他觉得此事有些蹊跷,虽然自己因此更确信他与豫西之事脱不了干系,可正如宋谦所说,他所处之地有限,绝不可能把手伸得那么长。宋谦没有答他,只是问阿虎:杨氏留你们性命实是为何?他要我们交代何长儒的藏身之处。阿虎应。何长儒?李衍垂眸:这名儿怎么这般耳熟?阿虎见状继续道:何长儒是胡鞨人,后投靠了豫西,豫西豫北两地的重甲兵器便是他设计的。对,我记得此人。李衍恍然大悟,这才想起这么一号人物:皇上前些年召见过他。此人手极巧,设计出的武器各不相同,有的机巧灵敏,有的重甲威大,幸好他投靠了大历,不然胡鞨人很难对付。李衍感慨:胡鞨这些年都没能越境而来,此人的武器固防有不小的功劳。宋谦了然道:所以他们要找他无非是为了破坏原有的重器布防,为胡鞨人攻陷豫西豫北做准备。别的东西恐怕得从杨正柏的嘴里撬了。李衍说着。杨正柏被关在牢里,外面守得都是豫北轻骑,纵然他插上翅膀也飞不出去,这地方常年关押重犯,墙上传出的血腥味常年不消,闻着便叫人作呕。杨大人。李衍看着坐在角落里的杨正柏叫了一句。杨正柏抬眸凉飕飕的瞧了他一眼便又低下头去不说话。你私通外敌,意图谋取豫北豫西两地,你可知罪?李衍站在牢门外看着他。他冷笑着道:李侍郎借着镇北王手下轻骑兵力占据豫西,我身上的罪名还不是随你罗列么?何必问我!阿虎交代你不停地审问他们何长儒的行踪。李衍走近了些,眸光微沉:意欲何为?杨正柏狡辩道:何长儒乃是能工巧匠,我就是找他来做些兵器抵御外敌罢了,有何不可?那杨大人率兵于集庆射杀豫西将士,又有何话说?李衍轻轻挑眉看着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所言,不足以信。杨正柏嗤笑着说,似乎在嘲笑他天真。李衍不急不忙道:阿虎的证言确实片面,可你别忘了还有其余的将士,他们可不是十七八岁的小孩子,即便被你重刑加身,可头还在,点点头并非难事,你说呢?随你怎么说。杨正柏阴笑:李衍,你查下去绝不会有好结果!他迈步往前道:什么意思?豫北轻骑来豫西帮你,朝臣会如何上奏?皇上会怎么想?杨正柏捡起地上的干草一段一段的扯断道:功高震主向来活不长,纵然你李氏权高,又能活到几时?李衍死盯着他:你威胁我?京都偏南,除长东姚氏外,豫北你李氏所有,豫西则被你外翁周氏所控,一旦谋反,谁镇得住你们?杨正柏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李衍,你不该查到这里,更不该叫豫北轻骑前来,这是你做得最可笑的地方,一个豫西被灭还不够,豫北你也想重蹈覆辙么?李衍心下百转,他道:开门!你说的这些话到底什么意思?李衍疾步而入,拎起他的衣领,将他扯近自己面前;你想说什么?他挑衅的笑着道:我要真有翻云覆雨的本事,就不会来豫西,而是去京都施展手脚。到底是谁?李衍将他推到墙上,忍无可忍一拳揍在他脸上。杨正柏笑得更是阴险至极,仿佛钓的鱼已经上钩:我不会告诉你的,就算是死......你也别想知道!李衍脖颈间的青筋鼓起,脸色铁青,眼神血红,仿佛一头发了怒的饿狼:有人指使你?没有人指使,此事皆我一人所为!李衍握着双拳,身体僵直。来啊,有本事就杀了我!杨正柏仰着头激道。宋谦扣住他僵硬的手臂摇摇头:他若死了,皇上那边没法交代,他在激你,别上当。李衍偏头瞧着他,之后用力的将他摔在墙角道:就算你不说此次也休想全身而退!我不过提前到黄泉等李氏罢了。他冷笑着说:李侍郎,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他偏头道:那你慢慢等。豫之,事关宋氏一案,你便半分都不心急?他忍着腹中的怒火问。宋谦说:急与不急人都死了,翻案之事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如愿的,这已比我料想中的要快许多,急也无用。李衍看着他的侧脸,心竟静了静,他知道宋谦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这般冷清和毫不在意,否则就不会在睡梦中都那么痛苦,他可真能忍。再去审审杨氏的两个儿子,看他们对这件事知道多少。宋谦忽然停住步子。他们特意把几人分开关起来,就是以免他们串通,所以关押杨氏二子的地方离这儿还有点远。你为何要杀了杨英回?宋谦问。李衍笑:看他不顺眼。你不蠢,杀了他会有麻烦,你不会不知道。宋谦笃定的说。越胡来越安全。李衍笑着说:我从来就不是听话的主,整天惹是生非,豫之,你也在京都长大,没有听过么?他颔首:听过。李衍笑着往前走。宋谦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世人皆以为李衍在京都嚣张至极,做事毫无分寸章法,整天混得很,定是被惯坏的官家子弟,看他这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怕这些年过得很不如意。人都死哪儿去了?杨英择痛骂:本公子要喝水!关在他对面牢里的杨英端皱眉道:二哥,你别再喊了,他们不会过来的。这都是你惹得祸,现在还好意思说我!杨英择怒瞪着他。杨英端也觉得委屈,出声辩驳道:和我有什么关系啊?要不是你做事情不干净,能惹出这一堆的祸事来吗?杨英择怒骂:真是个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杨英端站起来喝道:二哥,那人是你叫我去找的,又不是我愿意去的,现在出了事你倒是怪我?二位公子怎么不和了?李衍踱着步过来,看着他们脸红脖子粗的模样问。杨英择坐下来冷冷地哼了声。二公子,你与令尊合谋诬陷宋氏,可知罪?李衍拿出一张废弃的状纸装模作样的瞧了瞧质问。杨英择挑眉:宋氏?什么宋氏?京都前中书令宋柏峰。李衍挑眉:敢做不敢认吗?他不屑的嗤笑:我什么时候去过京都?诬陷人也得有凭有据!他拉着长眸撇了撇嘴:我要认识那么厉害的人还能被你关在这里?笑话!李侍郎,你放我出去吧。杨英端扒着牢门恳求:我都是被二哥指使的,这事儿跟我没关系,真的!李衍笑道:你侮辱朝廷命官,我怎能随随便便放你出去?我......我认罪!杨英端跪在地上道:我认侮辱吴奇......吴大人的罪,但别的事儿可真与我毫无干系,我敢对天发誓!杨英择冷着脸喝:杨英端!二哥,我......我不想死,我说的也都是真的,绝无半句虚言!杨英端躲闪着他的目光道。令尊与胡鞨人勾结之事......李衍垂着眸,拿脚轻轻踢着牢门。杨英端道:我知道,只要你放我出去,我什么都告诉你,什么都交......杨英端,你真想死无全尸么?杨英择阴冷的盯着他。豫西活下来的将士不少,你以为杨氏勾结胡鞨人卖国之事还能掩埋下去么?李衍转头冷冷的看着他:你二人并非主谋,若自己交代,兴许还能从轻发落,不至于身首异处,否则进了京都,你们会尸骨全无,通敌灭国可是灭九族的死罪!杨英择咬着牙关:你想诓我?各取所需。李衍侧眸:明日入京,那些人......会让你们开口么?☆、入京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他们的手段。李衍挑眉:杨氏落到如今的地步,若不能翻身,他们只会让所有的事情终结于你们身上,绝不会让自己沾了尘泥。杨英择不说话,像是已被说动了。我全部告诉你有何好处?他退了一步道。李衍沉吟了半刻后道:保你二人不死。我如何信你?杨英择勾着眉看他。他随意道:事到如今,二公子还有得选吗?他想了半晌后才道:李衍,你若是说话不算数,我绝不会轻易放过你!随你。李衍应。带出来吧。李衍对身侧的几个轻骑说:我们总得有些诚意。他坐在堂屋的主位上,亲自拿了茶杯,给杨英择奉上茶道:二公子,喝茶。杨英择冷冷讽刺:查了我杨府却还摆出待客之道,李侍郎真是不客气!哪里?李衍端起茶抿了一口:奉旨而行罢了。他还想说什么李衍便抬眸望向院中道:天快亮了,二公子有些话还是及时说清楚得好。你想知道什么?杨英择噎了噎问。李衍转过头道:豫西兵败一案的军事布防图是谁泄露出去的?杨英择抠着桌案不语。宋谦见状也不急,坐在对面细细的品着茶,若非那有些僵直的身子,谁都不会发觉他此刻正凝神静气的等着杨英择的回答。是京都的人送来的,我父亲手中之前并没有那张布防图。他酝酿了许久才出声:你也知道,除了父亲,我们杨氏其余人从未去过京都,而我父亲去也不过是两三日的事,不可能和兵部的人有何交情,更别提拿到如此重要的东西。李衍眯了眯眼:布防图是何时送到令尊手中的?豫西兵败案前一月。他放下茶杯:记得这么清楚?来送布防图的人周身裹得很严实,也很忌讳别人询问他的身份。杨英择心有余悸的摸了摸自己的脖颈道:我当时随口问了句是何人,差点让他削了脑袋,能记不清楚么?杨英端坐在另一侧也道:对,我也看到了。他说话好像有些......端州口音。杨英择也回想起来道:确实,而且我在屋外听到父亲和他交谈当中叫他高公子。高公子?李衍沉了沉眸:此人有何特征?他沉默了半晌才道:特征......我想想......别的看不到,但是我记得他耳垂上有颗不太显眼的黑痣。杨英择继续道:眼睛也是一大一小,身子微胖,个子不高不矮。高显荣。高显荣。李衍和宋谦同时出声。他们当初在邢狱看尸首之时曾看到过,只是当时未曾注意,现在他这么一说,才想起来,这些特征都符合高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