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蒙良(1/1)
据说这蒙嘉是秦国名将蒙骜的弟弟。但蒙嘉显然选择了与他哥不同,也就是走官宠臣这条路。宠臣大多都有个特点,那就是贪财腐败、阿谀谄媚。蒙嘉也不例外,他唯一能被历史记住的地方,就是收了荆轲的千金贿赂在嬴政面前一个劲说燕国的好话。于是荆轲才能见到秦王。而荆轲事败后这蒙嘉及其后人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终点。可是现在荆轲在半路被沈兵给截胡了,于是也间接救了这宠臣及其后人的性命。沈兵暗道:难道是自己改变了历史才让这蒙良阴差阳错找上来的?沈兵顾不了这许多,随它怎么着吧,自己还是得做自己的事。成了啬夫后,带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还真与之前不一样。这主要是此五百人是独成一部,于是补给的领取及分配,人员的安排造册等等各种事务马上就多了许多。沈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丢给了蒙涣。那蒙涣原本在军中任职时便是指挥一百兵士的百将,对这些事务十分熟饪,所以处理起来十分麻利。推荐下, \\app \\ 真心不错,值得书友都装个,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沈兵原以为有了这些安排后,蒙良就会像以前一样不露面自娱自乐,却不想第二天这家伙就来“上班”了。这天沈兵刚收到新制的验传。高爵者籍的验传有些不一样,它采用颜色更深也更易保存的老竹老竹分量重密度大,不会动不动就发霉、腐烂或是开裂。并且其上用的也是笔刀刻上的字,之后再涂上墨,不仅美观还易保存。之前的验传一个不小心沾上了血或水都会使字迹模糊无法辩认,而且这东西不是自己随便添几笔就可以的,这么做就是伪造了。它必须向上司申请然后由监御史对照户籍进行修补或替换,过程十分麻烦。但高爵者籍的验传在这方面就好得多,刻上的字没那么容易模糊,即便模糊了也因为刻痕很容易辩认,甚至可以自行涂抹墨汁。这东西要是能带回到现代,那妥妥的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能抵得上一套房吗?说不定两套就在沈兵做着白日梦时,蒙良便施施然从帐外走了进来对沈兵拱手道:“属下见过啬夫!”沈兵有些意外的问了声:“左啬夫此来有事?”蒙良往旁边看了看,回答:“没事,属下只是行左啬夫之职听候啬夫差谴而已。”沈兵“啊”了一声。若是这么看来,蒙良这左啬夫就不能说是挂“空职”而应该是尽职尽责了。因为他不仅把事情做了还身在其职一点都不马虎。只不过沈兵有些不明白蒙良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完全可以不来。蒙良似乎看穿了沈兵的想法,便叹了口气解释道:“啬夫有所不知,属下来此已有段时间,终日无所事事也是无趣。”“且家父时常嘱咐属下,年少时应强学博览、胸怀大志。”“属下又怎能沉迷于声乐美酒中虚度光阴呢?”“从今日起,属下要发奋图强、力争上游”叭啦叭啦的一大堆,说得极为诚恳沈兵差点就信了。但下一秒就见蒙良拍了拍手,几名仆人依次端上酒壶酒杯,另外还有一些肉干。蒙良说:“来来”“庆祝属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且也为啬夫勤于军务当是辛苦,我等不如小饮一杯再谈公事。”接着又“哦”了一声,道:“不知啬夫可通音律?”“属下从咸阳带来了一位击筑名家,不若我等边喝边听?”沈兵:正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蒙良这家伙天生就是墨,而且还是这方面的行家,稍一不慎就会被他给“腐败”了。据说如果不是秦律严禁“壮男”军中有女人的话,蒙良还会把女人也带来。沈兵当然不会跟着蒙良这样乱来。虽然沈兵也愿意这样享受一番,但要知道这是军营。工兵虽然很少直接上战场但上下齐心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沈兵刚跨入高爵者籍就沉迷于声色犬马中。接下来的事就不难想像了,他很快就会与仞、剺等一干人有了距离不过沈兵也有办法,他想了想,就回答道:“既是咸阳来的击筑名家,何不请上置下兵士一同欣赏?”沈兵马上就看到蒙良一副惊掉下巴的表情,那意思似乎是在说:那些下人听得懂吗?其实的确有许多人听不懂。事实上就连沈兵也听不懂,这击筑的乐理与现代流行的音律似乎有些不同,虽然极为悦耳。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沈兵要表达的就是那种感觉:达官贵人可以享受到东西,他们这些下人也可以享受。工匠们似乎也感受到这一点,个个面带着兴奋,一曲罢了还很捧场的欢呼叫好,甚至还有不少人围着火堆跳舞秦国地处西部长期与蛮族接触,民风受蛮族影响颇重,歌舞自然也是平常事。这也是秦国被中原各国称为蛮夷的原因之一。沈兵觉得这样挺好的,活跃下气氛也调节下节奏,否则一天到晚除了鲜血就是杀戮,整支部队就像崩紧的弦似的随时都会断裂。沈兵没注意到的是,其中的蒙良虽是面上略带尴尬但眼里却透着些许期待。这日子没能延续多久。因为还不到三日燕国那就把十万石粮食交齐了燕王喜为了能活命那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燕国军队这几天不是用于备战,而是到处搜刮粮食。城里搜完了搜乡下,乡下搜完再搜边境以蓟城为中心凡是在三日内能运到的不分贫富全都掘地三尺把余粮搜光。燕国的百姓毕竟有存粮过冬的习惯,所以这余粮还不少。最后不分昼夜只两日半便点齐了十万石。王翦也不食言,一声令下大军就带着大批的粮食返回邯郸。沈兵这边就不用多说了,将之前所制投石机、攻城梯等全部堆在一as燃。看着火堆旁经过的一车车粮食,浍不由感叹道:“这些粮食足够我等过冬甚至到来年丰收了。”“想来应会有段清闲日子!”其它人也是这么想的,以为秦军至少会歇兵几个月坐等明年丰收季再说。然而,沈兵却知道事实可能并非如此。